|
图书工作室 讯:
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增加、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提升,对外文化出口呈现较快的增长态势,但整体规模仍然较小,且专业出版与教育出版占有规模较大,大众出版领域影响有限。与前述外贸企业相比,不少进入目录的出版企业也在版权输出上面临新的思考。
商务印书馆副总经理王齐介绍说,商务年均对外输出版权40多种,实体图书出口销量达10万册,码洋1000万左右,但占商务印书馆的总营业收入比例仍然 微不足道。目前反映当代中国的人文社科类书籍在国外比较受欢迎,但收益有限,王齐表示,商务印书馆甚至是在赔钱来支持自己的作者做这方面的工作,“这部分 图书很大比例是针对国外的图书馆和研究机构来发行,面向普通阅读人群的销量有限。如何让图书进入主流阅读人群的视野仍没有太好的办法。”
除了拓展传统的版权与实物出口,数字化产品增长最为显著。中华书局有限公司对外合作部主任王瑞玲十分看好该领域的发展空间:“学术领域数字化速度最快, 成本也低,国外的期刊、图书数字化程度高,且共享平台也比较统一,我们最近发布的中华数字古籍库就吸引了全世界很多平台。”
外研社也在 做相似的工作——以外语研究的优势建立了一些双语词典为主的数据库,除直接用户外,还与国外第三方合作,定制加工或嵌入到更大的数据库中。此外,外研社国 际合作部主任侯慧介绍说,外研社主要针对国外市场,做以国际化为特色的涉外文创,包括数字出版、翻译服务、平台(中国文化对外翻译与传播网)等,其正在筹 备的“中国文化对外翻译与传播网”,将服务于国内外出版社、版代机构与译者,把双方的需求连接起来。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