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工作室 讯:
军事出版博弈各有所长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刘志伟
十几年来,以美 国为代表的西方军事强国,先后发动了多场以高科技为主导的战争,如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两次伊拉克战争。仅以近期来看,同样军情焦点不断:由乌克兰危 机引发的美欧与俄罗斯的军事对峙,菲律宾、越南在南海不断地大肆挑衅引发新一轮南海危机。如是种种,都极大地刺激了各国对军事理论、军事技术、军事手段的 研究,军事类图书的出版也就顺理成章呈现上升趋势。据相关数据显示,2010年、2011年、2012年,国内书业中,军事图书占总品种的比重呈稳步增长 趋势。除却传统的军队系统、国防行业的出版单位,其他一些专业和大众类出版单位也纷纷介入这一细分市场,推出品牌化、系列化的产品,甚至有文化公司专门运 作军事图书的相关选题,并取得了不错的市场效益,一时令人侧目。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特别联系到多位负责人,共同梳理了当下军事图书的出版格局以及势力变 迁,希冀为有志于此的出版单位提供更多的思考和帮助。
军队出版系统探路民用选题
细心的读者都会发现,近两年的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以及北京图书订货会上,都不乏“军联体”的身影——整齐划一绿底红旗框架设计,甚至在开展时,还有武警 仪仗队的表演,令业界记忆犹新。相较于往常,军队出版系统成立了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出版社联合体,建立工作章程和轮值主席制度,完善组织协调机制,过去的单 打独斗变成了现今的统一方阵。尽管军队出版系统不涉及改制问题,但对于身处市场中的各位同道而言,同样面对改革问题,仍希望发声有力,让读者熟知。 [1] [2] [3] [4] [5] [6]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