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工作室 讯:
国内出版社和海外的非出版商的合作,不仅集中体现在文化和商业层面的取向,还可以着眼资源共享,借鉴技术、管理等优势,因而一些出版技术、企业软件的服务商渐受青睐。
法律出版社的合作伙伴PublishingTechnologyplc,就是一家来自英国的出版技术方案和服务提供商。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致电该社总编室主任王晓增交流了双方的合作内容。该公司借鉴国际出版市场信息化的先进理论和实践经验,为法律出版社专门设计开发出ERP管理系统及数字出版平台,尤其适用于多媒体介质出版。建成后的“法律社数字出版平台”能够根据法律出版社数字出版工作的实际需要,有效对接国内外成熟的专业营销渠道平台,并预计在今年6月份测试,下半年投入使用。此外,双方还将在引进国际先进数字出版技术、国际学术市场开拓、出版课题及商业模式研究、科研人才培训建设等方面展开多维度、深层次的战略合作与交流。
另一家来自德国的企业应用软件解决方案提供商SAP则与清华大学出版社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这一战略合作协议也体现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主旨,该社社长宗俊峰就提到,双方联手打造的专注SAP产品的系列品牌丛书,促进中国的企业管理者、IT从业者以及院校师生了解SAP的方案、产品、技术;同时,SAP会在众多的客户、合作伙伴以及庞大的从业者和使用者中推广清华社的品牌。此外,双方将成立专门团队进行项目支持。SAP将把清华社作为其在中国境内重要的出版合作伙伴,并结合自身已运营多年的“SAP中国大学联盟”项目,更好地支持和协助双方战略合作项目等。
近年来,中外出版交流日益频繁,国际出版合作不断加深。国家主管部门也鼓励国内出版单位以多种方式与境外出版企业合作,鼓励创新合作方式和手段,努力实现出版产品的本土化。面对这些积极的信号,几位出版社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将“与海外文化机构、商业企业的合作”这一现象从“与海外出版商的合作”中抽离出来并重新审视,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确实属于容易遗落的盲区。
尽管类似的合作案例在业内陆续显见,但就对外文化交流的整体而言,其比重却仍显得微不足道。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总编辑郭力坦言,“适合的合作伙伴并不容易寻找”。对方需要拥有符合自身出版特色和经营战略的资源,从而才能实现智力资源的合作,甚至挖掘到新业务的增长点。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