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工作室 讯:
子品牌价值塑造催生动力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刘志伟
几年来,出版企业的 品牌战略,早已不局限于母品牌之间,越来越多的子品牌推陈出新,成为其品牌运作的后续,在出版经营中轮番上阵。然而,出版企业如何审视自身实力与市场环 境,使得子品牌的市场定位清晰、不同的子品牌之间区隔明显,并非易事。与此同时,许多文化公司在进行合作出版过程中,经常感慨自身品牌容易为读者忽略,或者被误认为是出版社的子品牌,因此也会采用一些彰显自身品牌的做法。基于这样的背景,探讨出版企业如何管理品牌价值、塑造品牌形象、促进品牌效应形成最大 化也显得尤为重要。
差异经营:把握市场脉络需有定位
随着市场化的逐步推进,过往许多有着出版专业化分工痕迹的“专业出版社”纷纷转型“综合出版社”,发掘自身的潜能,以子品牌的形式拓展大众领域、教育领 域市场。化学工业出版社就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案例,该社市场部副主任李晓文的观点颇具代表性,“由于化学工业出版社这个历史原因的名字,对于大众图书产品 线建设,图书推广都有影响,所以就开始策划子品牌”。不仅如此,“对于有一定产品规模和影响力的品类,或需要重点推广的品牌,仍会陆续推出子品牌”。据她 介绍,“银杏健康”是化学工业出版社的大众健康品牌,在有关数据中位列全国第一,此外“红贝壳童书馆”和“蓝鲸旅行”也是其重点发展的品牌。
化学工业出版社的上述子品牌主要还体现在一种出版理念、出版角度,当相关分社、编辑室有了对应选题便纳入这一品牌之下。类似的还有将子品牌作为系列、文 库的形式,例如在2013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人文社科分社推出全新文化品牌“新民说”,立足于法学、政治学及社会学等领域;新星出版社继专注于推理小 说品牌“午夜文库”之后,又开始着力建设专业的幻想文学品牌“幻象文库”等。
不同于简单的出版理念或文库系列,有的出版企业则将子品牌的运作实体化,构建专门的分社、分公司,突出差异化,商务印书馆的分馆战略就是如此,譬如其文 津公司在大众读物和古籍整理方面成果丰硕;涵芬楼文化公司以学术为根基,以出版大众文化和大众学术产品为方向;成都分馆从文学和文艺方面入手,打造人文阅 读概念;上海分馆确定了学术+城市文化+时尚的特点等。经过几年的建设,各分馆分公司在品牌定位、产品规模和利润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据培文教育文化有限公司总经理高秀芹介绍,作为北大社的全资子公司,培文秉持“培育文化,生生不息”的出版理念,涵盖电影、艺术、 博物、历史、学术诸多方面。作为北大社的控股企业燕大元照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亦在法律图书领域卓有建树;电子工业出版社的北京博文视点资讯有限公司便以 IT类图书选题开发为主业,并开展相关信息和知识增值服务,华信飞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专门负责少儿与数字创意领域图书,世纪波公司则涵盖经济、管理、理 财、生活、旅游、健康题材,在业内形成子品牌的联动效益。
所以,任何一个子品牌走向读者市场,参与竞争,都要弄清自己的目标消费群体。子品牌所张扬的品位与意境,要与所争夺的目标市场贴近吻合,恰如其分,避免与母品牌之间产生过多的重复。
风格一致:引领读者关注不容小觑
根据记者过往的观察和采访,出版企业的子品牌一般都有独立的标识logo,印制在书脊、封面等位置。这种做法趋于常规化,读者中的“老顾客”或许很容易辨认出这一子品牌,但面对“新朋友”恐怕较难引起注目。
因此可以从子品牌图书的整体风格上面下功夫,英国企鹅出版集团的“企鹅经典”系列等就是如此。反观国内,早已形成品牌效益的商务印书馆的“汉译世界学术 名著丛书”,即是简约、朴素封面设计,并通过书籍封底区别分类,如哲学类(橙色);历史、地理类(黄色);政治、法律、社会类(绿色);经济类(蓝色); 语言类(赭色)。海豚出版社也借鉴日本岩波文库细分文库类别的做法,将“海豚书馆”以封面颜色分成六个系列:橙色系列(文学原创)、红色系列(文学拾 遗)、蓝色系列(海外文学)、灰色系列(学术原创)、绿色系列(学术钩沉)、紫色系列(翻译小品)。两者都从装帧与视觉上突出求同存异的理念,均令读者印 象深刻。
不容小觑的还有子品牌的宣传语,其对品牌塑造极为重要又非常容易为人所忽视。好的品牌宣传语,着实可以帮助读者解读品牌内涵、定位甚至出版方向,对选购图书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旗下的北京阳光秀美图书有限责任公司,其在女性生活、大众健康等领域的运作颇见成效,阳光秀美logo旁的宣传语就是“有阳光,就有 快乐生活”,点透“生活”二字,使读者在记忆品牌时更加深刻;再如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子品牌“理想国”,其广告语“想象另一种可能”也紧扣开放性、理想 性的出版主旨;又如浙江大学出版社投资控股的北京启真馆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启真”二字出自浙江大学校歌中的“昔言求是,实启尔求真”,并在书目中印 制“阅读,给思想一个机会!”的宣传语。此外,像飞思品牌的“飞扬科技思索未来”、华章品牌的“与您携手,共奏华章”等都可以在其网站、微博、手册等宣传 领地看到。
声音
如何提升子品牌知名度
无论母品牌还是子品牌,品牌的塑造和建设始终应围绕读者,如果品牌被读者所忽视那么将得不偿失。在交流过程中,有的出版企业的子品牌负责人向记者透露,或 许是由于宣传力度有限、宣传成本制约的缘故,很多出版企业的子品牌知名度并不高,容易为固有的母品牌所掩盖。当然,建设子品牌的初衷之一就是服务母品牌, 母品牌可以借助子品牌得到长足的发展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但从市场竞争的角度来看,如果子品牌能够在“反哺”母品牌的基础上,知名度做大做强、催生品牌价值 链的衍生和延伸,那么对于子、母品牌产生互动效应、共同生长将有诸多的好处。
不仅是出版企业自身的子品牌遇到过知名度微弱的“困扰”,对于不少与出版社合作出版的文化企业、民营公司而言,类似现象同样存在。天津凤凰空间文化传媒 有限公司营销部副总监华娜坦言,很多设计师买了他们策划的图书,却不知道这是由他们策划的选题出的书,会误以为是出版社出版的书。记者在调查中也发现,甚 至有业内的从业者误以为“蜜蜂文化”是金盾出版社的子品牌,更不要说那些一般读者产生的母品牌与子品牌之间的混淆了。
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更加折射出品牌塑造与管理的重要性——既要使子品牌融入母品牌,又要具备个性差异,可以独立生存。记者特此询问过多家出版企业的子品牌,是否围绕图书本身进行有意识的宣传,得到的回复多为“没有”或者“远远不够”,这着实需要引起有识之士的重视。
有一些受访者提到,会考虑在图书中附带介绍自身的书签或礼品,但成本却成为了最大的阻碍。此外,也有受访者表示,借图书做广告的现象在业内并不罕见,那 么出版企业的子品牌也可以借鉴于此,将介绍自身的“宣传单”、“广告语”印制在书中。与此同时,在各个子品牌产品的活动推广、广告宣传和公关策划上也应做 到“独立”,譬如在发布会、地面店播放自身品牌的“宣传片”等。从这一角度而言,出版企业提升子品牌的知名度仍有很长的路要走,还需要业内同仁的共同探 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