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出版的本质是什么?出版究竟为了谁?出版物如何才能真正受到读者的欢迎?什么才是出版业应当坚守与追求的价值观?12月10日,金盾出版社成立30周年暨三农图书出版座谈会上,一位来自山村的基层读者的发言,赢得了现场长时间热烈的掌声——不仅仅是因为发言的朴实和真诚,更是因为发言道出了读者、作者、编者、出版者、主管部门对于“出版价值观”的共鸣——贴近读者,服务读者。 多年前,因出书品种有限,读者常呼“买书难”;其后,因流通渠道不畅,出版者常呼“卖书难”;如今,年生产四十余万种图书,线下线上国有民营销售渠道众多,读者“买书难”、出版者“卖书难”的困惑并未完全解决而有时还愈加突显。症结在哪里?首先,在于出版价值观——真正的好书,真正优秀的内容服务,从来不缺读者而会赢得读者,不缺市场而会赢得市场。作为出版者,自拉自唱没有前途,忽略读者没有前途。因此,始终以“服务读者、服务三农”为宗旨,始终以“客户出版、实用出版”为特色的金盾出版社,才会赢得读者和业界的认可。这一原则,这一出版价值观,同样适用于一大批做得好的出版单位。 本报今日特刊发这位老乡的会议发言,以期与业界再度探讨“出版价值观”这一出版业核心命题。
金盾社:我们发家致富的领路人
我叫丁鹏,是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平方子乡北沟村的党支部书记,是金盾出版社的一名忠实读者,也是在金盾社帮助下众多发家致富的受益者之一。
2000年我从国企下岗回乡,又因重度耳聋导致社交障碍,一度思想苦闷,彷徨、失落。自己的生活出路在哪里?在此期间我阅读了大量的书刊,并多次到外地参观考察,从中寻找答案和出路。
我的家乡当时贫穷落后,但我也看到了家乡的优势——广阔的山地资源,适宜种植各种干鲜水果;山上丰富的饲草资源,又为养殖创造了条件。但山里人思想观念落后,生活一直在温饱线上徘徊。我下定决心开发荒山,向荒山草场要效益。
2001年,我将本村千亩山地承包下来,一签50年不变,并着手开发、修路、打井、建房、栽树。我知道,搞任何事业都要科技先行,于是我到当地书店买金 盾社的书,但品种有限,我就试着从金盾社邮购,每次都如愿以偿。因为有了金盾图书介绍的技术,我在果品生产、养殖中一律采用优良品种,先后栽植了板栗、食 用杏、仁用杏、大枣、核桃等干鲜水果,养殖了小尾寒羊、波尔山羊、辽宁绒山羊,办起了公司和种养专业合作社。通过科学化管理,种植业、养殖业初具规模,带 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