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工作室 讯:
2013年科幻图书组稿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各位作者朋友,新年好! 2013年,中国科技文化产业网与全国各地作者合作,成功地向各出版社推荐了四十本科幻稿件,并获得签约,这些合同将陆续于今明两年内落实。在此预祝签约作品获得成功,并希望能有更多的作者能与我们合作。 一年来,作者们提供的科幻稿件较以前提高,能够签下这么多合同就是证明。但同时,稿件中也存在着明显的问题。解决与否,将直接决定着未来几年科幻图书出版的势头。下面,我就结合组稿工作中的体会说说这些问题。 首先,有些作者不关注科学,不擅长从科技话题中寻找主题和素材,但却一定要写科幻。我觉得这并不是太必要。在通俗文学出版这块,现在与十几年前最大的不同,就是各种类型越做越纯粹。武侠就是纯武侠,侦探就是纯侦探。一个读者可以看科幻也可以不看,一个作者可以写科幻也可以不写,选择比以前多很多。 每种类型文学都有自己擅长表现的题材,而不擅长的题材会更多。就科幻而言,科技发展给人性和社会带来的冲击,就是它最擅长表现的题材。如果一个作者平时对此类话题并不关注,没什么感想,也不知道从哪里收集素材,消化酝酿,我建议最好改写其它类型。即使在我们签约的作者里,也有些朋友将来在科幻这条路上走不了多长,他们对于科幻只是一时兴起。 比如爱情这个题材,写非科幻小说,让人物在花前月下,酒吧歌厅里谈恋爱。写科幻小说,让男女在太空飞船中谈恋爱,或者跨越时空去谈恋爱。一些作者认为这就算科幻了,其实这种场景变化无关宏旨,故事还是老故事。现实中,科技发展对两性关系已经产生了巨大冲击。如果一定要在科幻中写爱情,这才是应该写的。其它题材如何进入科幻,以此类推。 这几年我经常收到一些作品,作者坚持认为它们是科幻,让我们以“科幻”为名向出版社推荐,其实它们和科幻真没关系,连擦边球都不算,搞得我们很为难。即使从商业角度讲,“科幻”两个字也没那么大吸引力。何必为几千、一万册的首印量写自己不擅长的故事呢。 其次是一定不能闭门造车,每年都要了解最新的科幻动态。特别是年度获奖作品,不管你觉得它们好不好,应该不应该获奖,都要翻一翻,取其长处。它们代表着最新的出版动态,当你把自己的稿子推荐给编辑时,人家的参照物就是这些获奖作品。 在这个问题上,前辈作家比年轻作者更突出。年轻作者都是看最近十几年新科幻作品长大的。前辈作家有可能年轻时看过凡尔纳,读过郑文光,后来许多年都不接触科幻小说,但却非常想写。最终搞出来的东西,精力花了很多,却烙着浓重的旧印。老作者必须要保持警惕——人都是在不知不觉中落伍的。 再次,年轻作者一定要珍惜机会,认真写好自己头几部作品。一个作者的头几部作品不是用来挣钱的,是用来显示你创作实力的,用它们吸引出版界的关注。有些新作者把第一本书看得非常重,必须名动天下,否则以后就不写了。这是对写作生涯的误解,出第一本书就象你第一年上班,一鸣惊人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新作者反感老作者垄断出版机会,希望出版社重视新人,这是人之常情。我们每年也都将三分之一甚至一半的组稿机会给予新作者。但当出版机会摆在他们面前时,有些作者却不认真把握,写得非常随意。甚至有这样的作品,出版社看了样稿觉得还不错,马上与作者签约。仔细看后面却发现越写越烂,只好退回去重新修改。这种“骗合同”的行为以前台湾古龙等人就经常干,有违职业道德,千万别学。 还有作者从网上大段抄袭,我们没看出来,出版社一审二审也都过了,最后被三审编辑逮住。因为选题早就定好,前面花了很大代价,出版社只好退给作者修改后再出版。虽然这一本得逞了,今后的下场可想而知。哪个出版社喜欢被别人当傻子呢? 问题很多,但往好里看,它们也是新的增长点。改正这些问题,今后稿件的质量就会有更大的提升。最后,预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创作出更多的好作品。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