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工作室 讯:
但是,这样重要的一股编辑力量却常年遭到出版商和出版社的双重积压,生存环境相当的恶劣。
对此,北京博客世纪工作室的负责人纪凯感慨良多,他对记者表示:工作室其实就是由作者自发组成的一个小团队,自己策划选题,或者是帮助别的作者联系出版事宜,它规模很小,少则三五人,多的也就十几个人。它不是企业,90%以上的工作室都是“自然人”。
在出版社和作者之间,作者一直扮演着弱势群体的角色,作者的合法权益在强者——出版社面前往往得不到公正的待遇和应有的伸张。
在出版社和作者之间,作者欺负出版社是很难的,出版社欺负作者则很容易发生。这并没有什么奇怪,撇开其他一切不谈,至少是钱在它手里,版权在它手里,发行网络在它手里,你作者有吗?所以作者总是有求于出版社。作为自然人的作者有没有机会来占出版社的便宜呢?似乎不大可能。
一般作者特别是学者在保护自身权益方面往往处于软弱无力或者无能为力的境地,因此在维护自身权益方面也是做得最差的。
比如印数问题,目前,作者和出版社稿件交易一般是版税和买断两种方式(合作出版除外)。作者了解自己的书销量如何或出版册数只能看版权页的印数。这恐怕是作者了解这一信息的惟一渠道。
然而,就版税这一现象来而言,作者在领取和结算稿酬时,要求出版社出具委印单(书)复印件和承印厂等相关信息时,几乎是不可能,甚至根本就是“无此一说”。所有的依据和判断标准就是出版社打在版权页上印数,这严重剥夺了作者了解实情的应有权利。作者知情权的被忽视和践踏似乎司空见惯。
事实上,出版社嫌麻烦不愿出具正规委印单和隐瞒实际印刷册数的现象由来已久,甚至已经成了出版行业公开的秘密。
出版业的暴利掩盖着这样一个事实:出版社为了获取更大的利润,于是大量隐瞒印数。以一本单价20元的书为例,若该书印了50000册,作者该得稿酬为8%×20元×50000=80000元。现在许多卖得好的书都远远超过这个印数(还不包括盗版),但出版社为了自身利益,一般只给作者一两万册的版税,即2万元左右。腰杆硬一点的作者敢向出版社理论,大多数作者只得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