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工作室 讯:
陈昕:《出版忆往》后记
我觉得有责任为守护出版的神圣和纯粹呐喊,而回忆我所经历的出版往事,看看那些人、那些书是如何引领社会精神生活的走向与品质,参与社会精神生活建构的,似乎是履行这种责任的理想途径。
点击封面进入单书页面
《出版忆往》
出版社:海豚出版社 作者:陈昕 出版时间:2013年01月
人们都说年纪大了喜欢忆旧,坐在家里,故人往事会像过电影一样,一幕幕地闪现在脑海里。我今年60岁了,按过去的标准已步入老年,但按现在的说法还在壮年,况且仍在工作岗位上烦忧,似乎没有到写回忆录的年龄,也难有这样的心境。不过,最近几年,每逢夜深人静、难以入眠之时,过去编过的那些书,见过的那些人不时浮在眼前,心头不得平静,常有提笔写作的冲动。现在收入这本小书的文章大约有一半是这种冲动的产物。
细细想来,我的这种写作冲动主要不是由于年龄渐老,更多的是来自对出版工作的热爱和担忧。长期以来,人类的出版史其实是一部启蒙大众、追求进步的文化传播史和精神发现史,从中出版人不断地体会到一份纯粹和温暖,体验到一种尊严和自豪。但是,最近几年当出版更多地与资本联姻后,出版的本质被扭曲了,传统出版业奉行的智性价值、审美价值、社会价值丧失了,进步主义的传统丢失了,娱乐主义开始主宰出版,出版有变成单纯盈利工具的倾向。我并不反对有的出版企业转型为上市公司,我可能还是中国出版企业上市最早的呼吁者,但是出版企业上市应该是为了通过获取更多的社会资源来达到多出好书的目的,而不是异化为金钱的奴隶。
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我觉得有责任为守护出版的神圣和纯粹呐喊,而回忆我所经历的出版往事,看看那些人、那些书是如何引领社会精神生活的走向与品质,参与社会精神生活建构的,似乎是履行这种责任的理想途径。于是乎,这些年来断断续续地写下了近20篇忆旧文章,发表在各类报刊上。感谢海豚出版社社长俞晓群同志的厚爱,这些文章才可能结集出版,更感谢他为本书写下了文字优雅隽永、评价精到理性的序言,使拙作增辉。收入这本小书的共有15篇文章,其中9篇写事,6篇写人,但不管是写事还是写人,都是围绕写书展开的。从这些文章中读者可以看到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重要的图书是如何从策划到出版的,可以看到出版界前辈对出版事业的执着与奉献,可以看到一个出版人心路成长的历程。当然,我更希望的是,它能唤起更多的出版人坚守出版所肩负的启蒙大众、追求进步的使命,并把它看作是一种生命的价值。
陈 昕
2012年10月31日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