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微信,请扫二维码
 您现在的位置: 北京冰河图书工作室 >> 联系我们 >> 【出版资源】 >> 【综合资讯】 >> 正文

大招牌小楼梯,香港的书店活于市井中

[ 来源:佚名    点击数:1149    时间:2013/7/29    编辑:冰河 ]
冰河文化图书策划业务介绍 冰河文化编辑组稿业务介绍 冰河文化加工修订业务介绍 冰河文化图书插画业务介绍 冰河文化个人出书业务介绍

 

 

图书工作室 讯:

大招牌小楼梯,香港的书店活于市井中   

旺角闹市中“拉客”的书店招牌

香港本土文化有什么特色?大约就像进了茶餐厅的感觉。陈冠中《香港三部曲》里,黄子平写的导读有这么一句:“这茶餐厅不中不西,亦中亦西,多年的‘半唐番’修成了正果,杂种浑成了正宗,发扬又光大……”

这种小小空间包容并蓄,混杂出来的正宗感觉,渗透在香港社会的每个角落。例如街上行走的人种,夹杂着英文词汇的粤语,又过圣诞节又过春节,但每个只放一两天的奇妙假期……

香港的书店也是如此。空间小得让习惯了动辄几千上万平米大书城的内地人转不开身,可里面什么都有。中西交汇、大俗大雅都一锅里炖了。包容,就文化而言,或者适合用于形容如此复杂的香港。

小门面、大容量

香港本土文学必不可少

香港的大书店,以内地人的眼光看也是小巧的。但是在寸土寸金的香港,一家书店若是在靠近地铁、公交站的闹市区,临街一楼,门面可以大过隔壁茶餐厅的话,必定就是书店中的“大户人家”了。

即便是诚品书店,入驻铜锣湾的零售面积也不过3600平方,还不在一楼。跟杭州随便一个博库书城, 动辄近万平米的规模无法相提并论。但是在香港,这样规模的书店已经是巨无霸。

香港本土的大书局,更是小小的门面,三四层高。像湾仔的三联书店,铜锣湾的商务印书馆,从街对面看,书店招牌很容易淹没在一堆周边商家里,可走进去都别有洞天。

这种大众书店,里面总是环境清新,音箱里小声播放着德沃夏克的《我的祖国》。因为书贵,大书店也少有折扣,很多香港人进了这种书店就是去享受环境并蹭书看的,一个个杵在那里,港人俗称“打书钉”。

书店最显眼的位置摆放的,总是跟香港本土和中国内地相关的时政、经济书籍,接着就是整架整架的美食、旅游、养生类生活工具书。这无疑是香港大众的普遍爱好。

看来香港人是真的爱旅游,铜锣湾的商务印书馆还设有专门的旅游图书专区,光日本各个地区的旅游指南就霸占了一桌子。这个月三联书店和商务印书馆的销售排行榜上,正文社的《京阪神旅游全攻略》都榜上有名。关于中国内地的旅游图书也十分抢手。

儿童图书是每个大书店的重头,往往和文具用品一起占足一层。古典名著的彩图儿童版,外国画家那些色彩极其绚丽的儿童绘本,光是看封面就漂亮得让人想要买下来。

另一个让内地游客羡慕的就是书店的外文图书区了。外文图书也会占满一层,新鲜出炉的畅销英文小说满眼都是。这几天,每个书店都把丹·布朗的《炼狱》放在最显眼的位置,只不过那250多港币的价格实在让人有点难以下手。

书店里一定还设有香港本土文学专区。董桥、陈冠中、马家辉、王迪诗、孤泣等等本土宠儿的旧书新书形成一股势力,他们或者具有足够的曝光度,或者作品本身足够接地气,左右着港人的阅读。在书店的文学类排行榜上,本土作家和外国作家的作品能够分庭抗礼。像王迪诗开在《信报》上的专栏构成的散文集《我是我,王迪诗》,大量篇章切中香港社会的焦点问题,作者宣称这本书是“对香港的爱情”。于是, 她这本新书就没有悬念地打榜了。

这些书的装帧也十分考究。当我看到陈冠中的《香港三部曲》增订版,就被牛津大学出版社那个简约大气的墨绿色封面吸引住了,小巧如口袋书般的开面,在一堆颜色鲜艳的大开本书中也十分抢眼。

楼上书店

生存在洗头店、诊所、成人用品店包围中

香港还有大量独具特色的“草根”书店,它们的老板租不起临街一楼的店面,大多开在一栋破旧小楼的二楼、三楼甚至更高楼层,于是被叫做“楼上书店”。

香港的楼上书店遍布各个闹市区。曾经最有名、最具文学气质和理想的青文书屋,以老板罗志华在整理仓库时,被倒下的20多箱书重压而逝,悲剧收场。那一年是2008年,距离罗志华接手青文书屋刚好20年。

这个罗老板凭一己之力,又开书屋又当独立出版人,在他的一人编辑、一人装帧、一人搬运的“一人战争”下,陈云、陈冠中、丘世文、罗贵祥这些今天依然活跃于香港文化界的作家出版了他们人生中的第一部作品。罗老板主打文学的一人战争没能阻止青文书屋的倒闭,而他自己则埋在了那20多箱卖不出去的书里。他的追悼会来了许多文人,他们甚至筹集了资金准备重建青文书屋,然而最终计划搁浅。

如今,当我重新来到湾仔庄士敦道214号3楼B座,已经完全找不到当年书屋的痕迹,看门的大爷甚至没听说过这个书屋的名字。

还有许多像青文书屋一样坚持文学理想的楼上书店陆续倒闭。今年2月,在美孚经营了10年的紫罗兰书局也关门大吉。

当然,香港仍然还有许多楼上书店,以让人叹为观止的方式生存在这个商业社会里。

在旺角的西洋菜南街,楼上书店依然林立,短短100多米的街上就有十几个书店的招牌。不过,这其中大量的书屋是买卖中学课本的。香港的学校只给学生提供书单,课本要自己买,于是回收和贩卖二手课本成了很多书店的生命线。在新学期即将到来的现在,走在西洋菜南街上,不仅随时抬头可见“买卖旧课本请上X楼”的大招牌,路上还会遇见类似黄牛的港仔,塞你一张纸,一脸神秘地问你:“有旧课本吗?”

过滤掉这些课本黄牛书店,剩下的楼上书店才是爱书人淘宝的地方。可是旺角的商店招牌实在是太多,且杂乱无章,于是书店也不得不把招牌做得很大,甚至摆到马路上拉客。当你看到“榆林书店,香港书8折,台湾书7折”的易拉宝,旁边就紧贴着一个“成人用品Sex Toy”,很难不啼笑皆非。

跟随这些招牌的指引,来到楼上书店所在大楼的门口,相信第一次光顾的内地客人一定会被这逼仄阴暗、宛如地下洗头房一样的楼道吓到。和旁边阔气的周生生、百老汇、莎莎的店面相比,这些黑乎乎只容一人进的“门洞”实在可怕,要不是有心理准备,看到这样阴森的门面,断然是不敢进去的。

进了楼道一定是又高又陡的楼梯,楼梯台阶上和两旁的墙壁上也贴满各种广告,洗头店的,牙医诊所的,配合着一些艳俗的模特海报,再次让人感到是在迈向某些低俗的场所。但是楼道上方也会贴着“XX书店请上三楼”的标志,让你不至于被吓走。

最后,终于爬到了书店门口,推门进去,看到满眼书,松一口气!

楼上书店的店面通常只有三五十平米,老板往往是带着眼镜穿着T恤的宅男模样,憨憨地坐在电脑后面看书。书店的环境跟三联、商务印书馆这样的“大户人家”简直是天壤之别,墙壁开裂并有霉斑,电线满天走,书柜顶天立地,分类也不是很清楚,找一本书颇有难度。因为大部分空间都用来堆书了,客人只能在很小的地方腾挪。这样的书店,颇有内地盗版DVD小店的感觉。

楼上书店最大的好处就是,便宜!同样是丹·布朗的《炼狱》,田园书屋只卖192港币。有些爱淘书的港人直言,买新书从不去大书店,必去旺角乐文书店云云。而这些书店也大多为熟客提供预订服务。

还有不少楼上书店专卖内地书,很多香港年轻人喜欢光顾这里,买各种大陆流行的网络小说。两个95后的香港学生妹,专程带我去到一家叫绿野仙踪的书店,躲在旺角某大楼的6楼,隔壁就是个牙医诊所。一进去就笑喷,因为门口摆着全套《三国杀》卡牌。往里面走,内地网络小说被分门别类开专柜,古典、穿越、校园青春,乃至BL同人志应有尽有。桐华的《步步惊心》和流潋紫的《甄嬛传》被摆在了最显眼的位置。

[1]

  • 上一篇文章: 南京实体书店寻求突围 纷纷涉足文化创意产业

  • 下一篇文章: 孙惠芬:活着的人是怎么坚强地活着.
  • 策划组稿业务介绍】【设计制作业务介绍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读了这些书,谁都能写好今年…[3645]
  • 2019年“扫黄打非”十大案件…[6828]
  • 2019阅文女频年度好书榜日前…[16536]
  • 2019图书市场报告发布:新书…[2855]
  • 北京阅读季:北京阅读空间漫…[6583]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企业出书案例展示:《员工培…[10351]
  • 企业出书案例展示:《华夏银…[9225]
  • 本公司企业出书业务介绍[63900]
  • 科普类读物插画选登(单色灰度…[10925]
  • 健康科普类读物内文插画2[10864]
  •  
     相 关 文 章
  • 中青布鲁姆斯伯里公司成立 首…[1842]
  • 3小时订单破千万!2020浙江省…[1701]
  • 培养阅读力是塑造孩子学习力…[1975]
  • 中少总社“父母学习计划”燕…[1680]
  • 2020年10月中国青年阅读指数…[1719]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2020 北京汉图图书公司        站长:冰河        页面执行时间:78.1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