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微信,请扫二维码
 您现在的位置: 北京冰河图书工作室 >> 联系我们 >> 【出版资源】 >> 【出版人物】 >> 正文

沈元勤:编辑是天下最幸福的职业

[ 来源:佚名    点击数:911    时间:2013/1/27    编辑:冰河 ]
冰河文化图书策划业务介绍 冰河文化编辑组稿业务介绍 冰河文化加工修订业务介绍 冰河文化图书插画业务介绍 冰河文化个人出书业务介绍

 

 

图书工作室 讯:

沈元勤:编辑是天下最幸福的职业


沈元勤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


入选辞:
在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耕耘20年,沈元勤不仅在编辑出版上交出了漂亮的成绩单,更在出任掌门人后,积极协调建工社转企改制工作,现正构建书刊、音像、电子、网络、移动终端等多元互动的全媒体多终端出版格局,谋划融出版、培训、咨询、广告为一体的专业出版传媒集团。

心灵独白:编辑是天底下最幸福的职业,将用心出版,为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及文化发展繁荣多做贡献。

个人简介:沈元勤,1992年从中建一局培训中心调入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先后担任编辑、编辑室主任、副总编辑、总编辑,2010年出任社长兼总编辑。1995~1996年度、1996~2000年度、2001~2005年度分别被建设部直属机关党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02年被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评为第四届全国百佳出版工作者;2004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8年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授予“抗震救灾先进个人”称号;2008年入选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2012年荣获韬奋出版奖。

第一次见沈元勤,是在北京图书订货会的现场,那时他刚升任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总编辑不久,其浓郁的书卷气息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随着接触和采访机会渐多,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他对编辑出版工作的热爱。

写书写成了编辑

1985年从南京建筑工程学院毕业后,沈元勤被分配到中国建筑第一工程局培训中心,历任助理讲师、讲师、专业教研室主任、教务处主任,多次被评为优秀党员、先进工作者、北京市优秀教师。“建设部干部管理学院因此想把我调过去,不过当时自己不太想做管理工作而一心想从事学术研究。因为曾在建工社出版过《房屋构造》、《建筑企业班组管理》两本书,社里的同学就把我引荐给了当时的朱象清总编辑。”

这次转行机缘,沈元勤至今记忆犹新,“那时我觉得能在建工社出书是很荣幸的事情,能去工作更好。面试时老社长周谊跟我讲的一句话成为我的座右铭——编辑是天底下最幸福的职业。现在我给编辑培训时也会这样讲。周谊还说:干施工只需了解施工方面知识,搞设计就了解设计方面知识,但作为编辑,施工、设计、科研等凡跟建筑行业有关的知识你都要了解,且发挥空间大、人际交往宽,还可以出差参加各种会议,关键你得有点子、有创意。”受此“诱惑”,思想活跃又很喜欢文字工作的沈元勤,毅然离开了安稳的教师岗位,成了一名编辑。

沈元勤这次“写书写成了编辑”的转型非常顺畅。“当老师时我发现学生使用建筑工程施工图看几次就破了,所以到出版社后就想做一本大开本的典型施工工程图解读的图书,《建筑工程施工图识读》由此一炮打响,不仅作为学校教参,还有人拿该书的图纸做模型。每年都有1万多册的销量,累计已突破20万册。”沈元勤回忆,刚到出版社自己没有多少资源可用,就看出版社哪一类书好卖,延伸思考选题。有次上班路上想到装潢很火,而社里《建筑工长手册》也卖得不错,于是策划了《装饰工长手册》一书,出版后多次重印。“图书畅销不仅能给社里带来效益,自己也很有成就感。这两本书的出版,让我确信出版是一件挺幸福的事儿。”同时启发他,编辑不仅要与作者交流,还要深入到实践中去。

在长达20年的出版职业生涯里,无论是做编辑,还是担任编辑室副主任、主任、副总编、总编辑,以及出任社长兼总编辑,沈元勤一步一个脚印,的确将编辑工作当作最幸福的事情来做。他认为要做好编辑,就得不断学习编辑出版知识,深入学校、企业调研,参加各种会议,热心同作者交朋友,挖掘出版资源。为了不影响出版进度和质量,他经常在参加完会议、活动或者出差回来后,利用休息时间,加班加点,审批选题、清样和稿件,虽然忙,但乐在其中。记者了解到,他自己先后策划出版了一系列专业品牌图书,包括城乡规划、建筑设计、建筑节能、新农村建设、市政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抗震救灾等;近年来又主持编制“十一五”、“十二五”选题规划,亲自组织“中国民居建筑丛书”及“建筑业农民工业余学校培训教学片”等20多种国家重点出版物和150多种国家规划教材、300多种建设部规划教材,以及全国一级、二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用书的编写和出版工作。这些重大出版项目的实施与完成,使建工社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值得一提的是,沈元勤不仅自己注重钻研业务,还下大力气培养编辑队伍,同时推动编辑工作的改革,主持建立健全了《出版物选题管理办法》、《编辑管理办法》、《出版物项目管理办法》、《编辑部效益工资考核分配办法》、《编辑职称考核及评优办法》等多项编辑工作制度。譬如,他先后发表了《科技出版如何打造品牌》、《部委社转企改制后如何更好地为行业服务》、《传统科技出版如何向数字出版转型》等多篇论文,并结合本职工作努力实践,参加《作者编辑实用手册》的编写;乃至他在参加清华出版总裁班、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经营管理班学习后,也将学习成果运用到编辑出版工作中,制定了《编辑导师制实施办法》,为编辑提供学习材料,安排年轻编辑参加重点出版项目经历锻炼,已培养了数十名年轻编辑,有的现已成为业务骨干;他还推动在社网上建立学习园地,建立资料阅览室,为编辑和职工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努力创建学习型组织。

像建筑一样夯实与布局

“在建筑学会大会上,不少建筑大师都表示建工社对行业的贡献很大,行业内大多数人都是看着建工社的图书成长起来的。建工社人都为此感到自豪,但也认识到出版社还应有更大的发挥空间。有一次我出国考察,发现国内外乡村建设存在很大差距。有人跟我讲,中国乡村建筑、城市建筑的好坏,建筑出版社也是有责任的。”沈元勤对此感触颇深——国内城市化进程太快,不少标志建筑均由国外设计,不仅缺乏民族特色,千村一面、千城一面以及大城市病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出版社不仅要考虑产值做多大,还应在弘扬传统文化、引领行业科学发展等方面发挥作用,引进国外先进的规划和建筑设计理念,为国内城镇化、城乡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像《我国大型建筑工程设计发展方向——论述与建议》等书的出版就引起建设部领导的重视。”

出任社长兼总编辑后,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出身的沈元勤,又率先由技术型出版人向战略型出版人转变,与社领导班子一道,研究如何激发活力,带领建工社在立足专业的基础上,拓展相关、加快转型,努力构建书刊、音像、电子、网络、移动终端等多元互动的全媒体多终端出版格局,将建工社打造成融出版、培训、咨询、广告为一体,行业领先、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专业出版强社。“随着出版市场竞争加剧,今后将延续建工社出版特色,为行业提供更全面的服务,打造系列品牌出版物和诸如‘二六工程’等重点出版工程、项目,进一步拓展包括家装、建筑文化、旅游等,在专业及相关出版领域夯实根基。建工社还应在企业体制机制转换的同时,转变产品出版方式和服务方式。”

据透露,转企改制后,建工社的主营业务在出版之外又增加了培训、广告、咨询。“我们看好这3项业务,比如培训,与现有主业非常相关,我们有不少很好的考试用书、培训教材,既可以通过课件的形式做成视频,销售课件或光盘,也可与学校合作展开培训业务;既可拉动音像出版和网络出版,也可带动教材销售,在培训过程中还可检验教材是否合适。广告则得益于我们有建筑期刊、一系列年鉴以及大量工具书,这些都是很好的广告载体,社网的点击量上去后也能吸引一定广告。咨询业务则定位于销售数据库、数据包,原来人家搞个工程,到我这儿来开个书单,相关图书打包卖给他,接下来有可能是将电子版销售给他,也可以是选取最相关的那部分内容给他,再进一步就是销售某些项目数据,以及像国外金融类出版社那样销售数据分析。”沈元勤介绍,当初他担任《建筑电气设备手册》一书责任编辑时,采用了西门子的图片,对方还支付了近万元的广告费用,这说明有关产品、设备、材料等方面的图书,只要好好经营,还是有广告潜力的;一、二级建造师考试用书及标准规范的增值服务也收到良好效果。

“出版、培训、广告、咨询等业务相辅相成,最终形成一条有效的产业链。”沈元勤对记者表示,自己一直在琢磨如何通过合理的机构配置和激励机制,让这条产业链能够成效显著,彼此在互动中得到促进。为此,该社进行了专业化的布局,成立了期刊年鉴中心,从事连续出版物策划出版;成立了执业资格考试中心,做考试培训业务;成立了装饰装修与建筑文化图书中心,策划出版家装、旅游、建筑文化等大众图书;咨询由标准规范图书中心和数字出版中心先行探索。其中,数字出版中心除电子出版和音像出版外,包括网站在内主要是做平台和技术支持,编辑部门负责内容建设,产品的策划主要还是放在各个图书中心,比如《建筑设计资料集》还是由城乡规划与建筑图书中心操作。

建工社编辑业务部门现有12个图书中心和华南、华东2个分社,沈元勤介绍说,伴随机构改革,该社还将进行分配制度改革和选题制度改革,分配计划考核绩效为主,同时考虑专业差别和社会效益。效益即按各部门当年回款减印刷费、稿费、出差费等当年成本来进行考核,好处是编辑和发行都要加强推广和销售力度,同时继续推进信息化对接,看当年究竟卖出了哪些书,卖出去的又是哪些部门的,这样收入、成本、利润都很明确。不过,激励政策并不一样,如效益提成,传统教材稍微低一些,开拓性业务比例则相对较高。选题则打算按照专业板块划分,只要在专业范围内,符合出版要求的给予主任们一定的自主权,同时实行目标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

“我们所有的改革都是围绕着如何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展开的。现在出版缺的不是资金,而是创意和人才,为此一方面发掘内部潜力,一方面有意在出版社控股下联合外力扩大市场。”沈元勤表示,接下来该社还要将原来的发行部改成营销中心,下设营销推广部、发行部和储运部。图书主要还由发行代理连锁系统销售,但加强网络渠道和新华书店渠道建设,为此各图书各中心对应配备相当于产品经理的营销人员,通过杂志、网站、会议等,直接将书推广到终端,让产品更加贴近市场,贴近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