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工作室 讯:
图书提升作家书法价格
■瑶 草
近日,2012年传是秋拍在北京举行,这是今年京城各大拍卖公司的最后一场大型拍卖会。在“纸上云烟近现代文人墨迹”专场上,莫言的一封信札及两部书法作品成为全场亮点,三件拍品均为无底价上拍,全部顺利拍出,总成交价达到11.73万元。莫言的三幅书法作品分别为一件扇面《鲁迅诗》,一副对联,还有一件写于1986年的铅笔信札,文中透露了其作品《透明的红萝卜》的创作心得和感悟,每件作品仅有A4纸大小。传是中国书画部总经理韩斗介绍:“2008年莫言参加了一次文学研讨会,一位朋友是大会的工作人员,他很崇敬莫言,也喜欢他的书法,于是就向他求几幅墨宝,莫言也欣然同意,所以就在不大的信纸上顺手写下这几幅字。拍卖的时候,台下的人疯狂举牌,每件作品都经过几十轮的竞拍最后才落槌,最终成交价超过之前预期的好几倍。” 书法作品是中国收藏业最传统的收藏项目,但书法艺术众口难调,向来没有统一的标准。相比之下,陶瓷、文房等工艺品,以其工艺精湛程度和稀缺性标准可以判定价格;绘画作品因为创作者相对较少,多半为专业画家,其价格判定也有一定之规。欣赏书法作品需要较高的文化层次,但有经济实力购买藏品的富翁,目前大多不具备分辨能力,只根据书写者的名气购买,真正刻苦临池的书法家未必能够拍出高价。例如,具有深厚书法功底,精通宋四家书体的学者钱钟书,一幅致李乃仁(荒芜)带有米字风格的行书尺牍,价格是5500元。而此次拍卖的一封莫言铅笔书信成交价为2.645万元,签名版《檀香刑》和《蛙》在网上销售价格突破了2000元。 图书的畅销有时候甚至可以提高藏家对古代书法家的关注度。12月23日,南京十竹斋2012年秋季艺术品拍卖会在南京图书馆新馆展览厅开拍。此次拍卖会上,清康熙皇帝十七子、果郡王胤礼本人的一幅书法成为拍卖的亮点。即使书法界的宿儒也未必听说过果郡王何许人也,但看过《甄嬛传》的人都知道。若论书法,清朝的皇族中以成亲王的欧体字为最,成亲王与刘墉、翁方纲、铁保合称清朝四大书法家,一幅三尺立轴仅售2万元左右,很少成为拍卖的热点。 代理莫言小说版权的某文化公司有意包装莫言书法,他们说:“我们准备对莫言老师的书法作品提供经纪服务,现在国内不少画廊和艺术机构都在和我们联系,希望能够代理销售莫言老师的书法。我们不光服务于莫言,同时也服务于其他善写书法的名家,比如阎连科,他的书法也很有特色。”笔者看来大可不必,钢笔字和铅笔字写得虽然好看,也未必有收藏价值。随着书法课在中小学普及,国人审美感提高,书法只认书写者名气、不管作品质量的趋势应该刹住。连环画拍卖曾经年年价格攀升,今日虽然不提贬值,但有价无市。很多藏家将收藏作为投资升值的途径,趁着名人效应炒作,一旦市场趋于理性,藏品无人问津,苦楚自知。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