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微信,请扫二维码
 您现在的位置: 北京冰河图书工作室 >> 联系我们 >> 【出版资源】 >> 【综合资讯】 >> 正文

哈佛教授质疑市场逻辑主宰社会

[ 来源:佚名    点击数:562    时间:2012/12/24    编辑:冰河 ]
冰河文化图书策划业务介绍 冰河文化编辑组稿业务介绍 冰河文化加工修订业务介绍 冰河文化图书插画业务介绍 冰河文化个人出书业务介绍

 

 

图书工作室 讯:

哈佛教授质疑市场逻辑主宰社会

  编者按: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桑德尔在中国知识界的迅速走红,缘于他的公开课被搬上了中国网络。相信许多看过桑德尔公开课的人,不仅见证桑德尔的哲学思维,而且对他的教学风格和口才留有深刻印象。本报记者采访到桑德尔,桑德尔的观点本报未尽同意,读者也见仁见智,大可争议,也许能激发中国知识界和出版界一些思考和辩论。

  本报记者:原业伟

  12月13日,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桑德尔来到北京访问。《出版商务周报》记者在首都机场T3航站楼中信书店采访了这位知名的学者。桑德尔刚下飞机便被活动主办方中信出版社的编辑们簇拥来到了书店。他放下包裹,脱下外衣后,等待许久的记者围拢过来。主办方询问桑德尔是否旅途劳累,建议他休息一会儿。“累?你看我像累的样子吗?”桑德尔幽默地反问道,他指着主办方对记者说:“他们建议我休息,但我其实不需要休息。”大家一阵欢笑,随即展开了采访。
  询问到图书在中国出版情况的时候,桑德尔向《出版商务周报》记者介绍,《金钱不能买什么》和《公正》是他最近在中国出版的两本图书,他还会将自己的两本旧作引入中国。他说:“虽然我没有长时间在中国生活,近距离观察图书市场,但曾与很多读者分享、讨论我的观点,发现中国读者品位很高,讨论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挑战GDP引导的经济生活
  
  记者:您在新书中引入了哪些观点?
  桑德尔:我涉猎了很多哲学流派都有,如市场经济理论和自由主义理论。这些市场经济思想的影响波及日常生活的每个方面,如家庭生活、个人关系、高等教育等。我新书中提出的哲学挑战了主流市场经济理论的一些预测。我更愿意将我的理论建立在大众熟知的定论方面。我试图让读者了解,这些众所周知的理论实际上是可以质疑的。既然知道市场经济可能驱使我们个性中的负面因素爆发,我们便不满意社会生活和公众舆论造就一个纯粹的市场经济引导的日常世界,即我所称的“纯粹GDP引导的生活”。一方面,我们享受GDP提高所带来的富裕生活;另一方面,我们的内心不平静,因为我们不能接受市场经济统治的社会生活。应该有强烈的诉求去反映这种内心不平静,挑战这种GDP引导的经济生活。

  记者:有的学者认为,中美两国处于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不能面对相同的问题。在中国大众讨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局限,更倾向于社会福利系统的完善。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市场经济会加剧影响到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怎样看待这种争论?
  桑德尔:有些中国学者想要用纯粹的市场经济理论影响到生活的每个角落,我的新书正是讨论这种倾向。我们认为,自由经济渗透到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会导致腐败滋生,扩大生活的消极面,破坏人际关系,尤其在医疗、教育等领域。

  记者:美国在抵制市场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而中国正处在发展过程中,有些中国学者认为应该让市场经济逻辑统领个人的权利。
  桑德尔:说到市场经济逻辑,我认为应该将“市场经济”和“市场社会”区分开。我认为在过去的十年间,中美两国的发展可以用同等观点论述,我们都将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发展到一个市场逻辑所主宰的“市场社会”。区别在于,市场经济仅是一种工具,有价值也有局限性,可使经济加速发展、带来社会繁荣和生活条件的提高,在全球包括中国都是如此。“市场社会”则不同,是一个任何事物都可标价购买的场所,市场价值主宰生活方式。我认为中国如今的发展阶段,有理由深入思考,区分“具备市场经济”和“变为市场社会”。怎样做呢?每个社会都要面临这种挑战,各自反应不同,我从我的中国学生、读者和听众获得的反馈判断,他们对金钱主导社会各方面的危险趋势有高度的警觉。

  记者:中美两国都发现,市场经济的发展挑战道德局限。那么我们可以求助于什么资源去反击市场经济逻辑的渗透呢?我们需要政府的福利、民主选举还是公众辩论?
  桑德尔:每个社会都有其道德和价值观的根源,因此每个社会都要反躬自身。当我和中国的读者、听众讨论这一问题时,他们对纯市场经济理论影响日常生活高度警觉,这将会加大贫富差距、破坏家庭关系和社会团结、将教育仅作为盈利工具。每个社区都有不同的问题,我在演讲中聆听大学生们自己的价值判断,并与他们共同探讨过这些问题。
  在过去十年中,市场经济的扩散趋势越来越强烈,而对其的质疑却越来越少。如果市场能够让人幸福,那么就不需要深入思考医疗、教育、人体器官买卖等极端案例。市场确实可以通过购买,保证民众福利,但这并不能让人们思考自身价值。而且还有回避讨论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趋势,我认为这是错误的。

  引导公众警醒质疑

  记者:市场经济逻辑通过大众媒体和大学校园广泛传播,过度宣传。这种情况下,道德宣讲是否软弱无力?
  桑德尔:我认为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必须找到适合的方法引导公众,让他们不被金融利益和市场经济的逻辑误导。这是每一个社会面临的挑战,如何在教育中加入这种讨论。
  今日的挑战是强调公众的文化;警醒民众,让他们知道市场经济的道德局限。

  记者:那怎么强调公众文化呢?
  桑德尔:要讨论影响现实市场生活的民众态度与文化,我们要讨论如何改变市场经济情况下的教育体系,也许我们可以改变其组织方式、或家庭生活、或社交生活,也许我们只是提供讨论这些问题的机会。因此我认为,社会态度、理念和现实社会生活有潜在的联系,相互影响。我认为你们(中国读者)需要知道这种强有力的联系,尝试在各个层面上共同操作。
  我主要的职业是在大学教书,大学里也有我所讨论的这种趋势,市场的压力在高等教育中占有的位置越来越重要。各大学都应该讨论这个问题,以市场经济的逻辑评判大学教育的情况越来越普遍,大学教育渐趋成为学生就业求职的工具。教育的高尚目的应该是个人未来的前途发展,如何成为合格的公民,而这高尚目的已有被腐蚀的危险。如果我们将大学教育的工具论作为一个例证,市场逻辑确实产生了很大的压力,并且极为严重地影响了大学。,我认为,在大学中需要充分辩论“大学教育工具论”,抵制市场逻辑在高等教育的影响。一旦学生参与探讨,他们就会反思市场经济结构本身,从而更广泛地讨论高等教育和其他社交活动的高尚目的。这便是通过辩论重塑价值观。

  金钱改变活动性质

  记者:您谈到美国主流媒体和经济学教科书中流行的观点,那么您怎样看待现代经济对道德基础的侵蚀?
  桑德尔:主流经济学的一种结论是,购买行为并不能改变商品价值,我认为这是错误的。当我们讨论物质商品,如电视机和汽车的时候,这种结论可能是正确的。我们只是买一台电视作为礼品,其商品价值并不改变。当市场经济涉及到非物质商品的时候,情况就不同了。我在书中举例,如果给读书的孩子金钱鼓励(这是在许多美国学校采取的教学方法),确实能使一些孩子读书更用功,学习更努力。一些主流经济学者据此认为,这就是经济学教科书上讲到的,经济手段刺激繁荣:如果你付钱,他们就会努力;如果你不付钱或少付钱,他们就少干活。但仍有反面例证,在经济手段刺激下,人们反而不愿意做原本自愿的事情。在付钱读书这个例子上,付钱改变了读书这一活动的目的和性质。主流经济理论忽略了对非物质商品施加金钱影响之后,改变了活动本身的性质。这就是那些孩子们所失去的,因此我反对将市场经济引入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有人说经济学是有关决策的中立的科学,而一旦我们改变了商品意义,改变了其价值,那就不再是中立的科学,更接近政治学的话题。我就是想要挑战经济学方面的这种基础性理论。我认为经济学应该仅仅视为一种哲学,而非一种理论自洽的科学,不一定能导致理性的选择,决策也不能全部仰仗经济学。

[1]

  • 上一篇文章: 书报订阅少勿怨天尤人

  • 下一篇文章: 人才瓶颈考验出版业
  • 策划组稿业务介绍】【设计制作业务介绍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读了这些书,谁都能写好今年…[3662]
  • 2019年“扫黄打非”十大案件…[6830]
  • 2019阅文女频年度好书榜日前…[16541]
  • 2019图书市场报告发布:新书…[2856]
  • 北京阅读季:北京阅读空间漫…[6603]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企业出书案例展示:《员工培…[10352]
  • 企业出书案例展示:《华夏银…[9226]
  • 本公司企业出书业务介绍[63901]
  • 科普类读物插画选登(单色灰度…[10926]
  • 健康科普类读物内文插画2[10866]
  •  
     相 关 文 章
  • 中青布鲁姆斯伯里公司成立 首…[1846]
  • 3小时订单破千万!2020浙江省…[1702]
  • 培养阅读力是塑造孩子学习力…[1977]
  • 中少总社“父母学习计划”燕…[1683]
  • 2020年10月中国青年阅读指数…[1723]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2020 北京汉图图书公司        站长:冰河        页面执行时间:78.1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