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微信,请扫二维码
 您现在的位置: 北京冰河图书工作室 >> 联系我们 >> 【出版资源】 >> 【综合资讯】 >> 正文

守护孩子的童年:三位父母的武器与书何干

[ 来源:佚名    点击数:1109    时间:2012/6/3    编辑:冰河 ]
冰河文化图书策划业务介绍 冰河文化编辑组稿业务介绍 冰河文化加工修订业务介绍 冰河文化图书插画业务介绍 冰河文化个人出书业务介绍

 

 

图书工作室 讯:

    每天除了本职工作外,王人平要在微博上回答无数个家长关于自己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疑问。这些疑问大多都是关于孩子的行为与成年价值观之间的冲突:比如孩子不听话,孩子不爱学习,孩子表现出不好的情绪……大多数时候,王人平的回答都是让家长反躬自省——你自己有没有做到对孩子的要求,孩子身上的问题,是否投射着家长自己的影子?这种对家长的严厉要求,可以解释王人平为什么说育儿是“一位普通父亲的自我救赎”。“是否真能或许并不重要,关键是我们一直走在自我救赎的路上,一直在认识自我,实现自我。在我看来,自我救赎不是为任何人,也不是为了孩子,孩子有他自己的人生,有他自己的自我救赎,我们只是做好我们自己。而做好我们自己客观上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当然,这不是目的,只是结果。”事实上,当父母真的把焦虑的眼光从孩子转回解剖自己,大部分时候,孩子们让人忧心的行为就算不得反常,或者并不那么难以理解了。

    父母不把自己的所有要求视为正确,不把自己固有的价值观和经验作为衡量孩子行为的唯一准绳,这才是为守护孩子的天性和童年快乐打通一条通道。在对成人近乎严苛的自省之下,王人平说:“我孩子现在的童年相比于他身边的孩子略显另类,因为在常人眼中,我的孩子太自由了,甚至比我的童年还自由,这是我对自己教育理念的实践。在知识教育,智力教育方面,我对孩子没刻意做过任何的事情,都是顺其自然的。比如亲情陪伴、游戏、阅读,特别是户外玩耍。每天通常都在两个小时以上,孩子身体的健康情况、灵活性、协调性,对大自然的亲近感,自身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要明显比同龄人高,这一点我觉得已经足够了。因为求知是每个人灵魂里固有的能力,做父母的只要保护好而不是去扼杀孩子的这份能力就好。”

    时间、耐心,和无时无刻的自省。这就是这些普通父母守护自己孩子童年的武器。“普通”的含义在这里是没有身居高位,不算富贵,但心中有梦想和有所坚持的人。他们放慢了自己外在的脚步,努力守护孩子能够得到当下的快乐和幸福。卢梭在经典教育论著《爱弥儿》中,描述在童年时被尽力保持天性的12岁的爱弥儿时说:“爱弥儿12岁以后,进入了成熟的童年阶段。然而他不是牺牲了童年的快乐才达到他目前的完美状态的。恰恰相反,完美和快乐是齐头并进的。他获得了他这个年纪可能的理性,但是他同时也享尽了自然所允许的快乐和自由。即使他这时偶然遭受了致命伤害,摧毁了我们在他身上所种的希望的花朵,那我们也不会为他的生命和为他的死而悲叹,我们也不会因为想到我们曾经使他遭受过的痛苦而悔恨。我们可以对自己说:至少,他享受了他美好的童年,我们并没有剥夺大自然赋予他的任何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