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工作室 讯:
内容产业从讲好故事开始
法兰克福书展2012年故事驱动大会将首次移师中国,全方位聚焦故事创意,开展一场故事交易大会。虽然卖的是故事,但其影响却几乎涉及内容产业的各个层面……
本报记者 毛俊玉
故事驱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是当下的流行话题,内容产业的变革正风起云涌。传统的出版社、电影制片人和游戏发行商仍在苦苦寻找好故事,如今他们扮演了何种角色?内容产业有哪些新的经营模式?如何让内容发挥出最大的价值?广告为何摇身变成获利匪浅的网站视频,品牌宣传为何成为畅销小说?消费者需要怎样的文化产品?为了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5月29日,法兰克福书展故事驱动大会将首次登陆中国。记者了解到,故事驱动大会上,来自出版界、电影界、游戏界、音乐界的众多精英带来国际内容产业的超前理念和运营经验,探讨创意文化产业如何跨行业、跨媒介创新,讨论跨行业、跨国界的经营模式和合作前景,讨论如何开河改渠,为文化产业引入活水。
小故事可以赚大钱
今天,对于文化产业经营者来说,没有什么比找到一个好故事更重要了,这就是法兰克福故事驱动大会将要讨论的话题——如何用小故事来赚大钱。
近日,记者从福建少儿出版社获悉,他们将对其出版的小说《我和爷爷是战友》进行一系列的深度开发,除了将小说改编成影视、动漫作品,还将以小说为基础,打造成集文学、系列影视剧、旅游观光区、影视基地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文化产业项目。
以小说故事为基础打造全产业链的做法在西方早已有成熟的经验。英国作家J·K·罗琳用10年时间讲了一个故事,这个故事被拍成了8部电影,完整地打造了一个魔法世界,也为该产业盈利将近10亿美元。1997年,《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由英国小型出版社Bloomsbury出版发行,这本关于爱与友谊的小说迅速风靡整个英国。截至2008年,《哈利·波特》系列7本小说被翻译成67种文字在全球发行4亿册。2001年,美国华纳兄弟电影公司决定将小说的第一部《哈利·波特与魔法石》搬上银幕,电影技术特有的声色光影将文字的奇幻变成真实可见的奇观,萦绕在无数孩子梦中的哈利终于变成了现实。2010年,哈利·波特电影系列的完结篇《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上)终于拍摄完成,这个做了10年的梦也逐渐临近尾声,但它的影响力远远不止于此,它影响了整代人的阅读习惯。
华纳兄弟将罗琳的畅销书变成了横跨电子游戏、玩具、主题公园等多个领域的产业,它不但成为好莱坞最有价值的电影系列之一,更为华纳创造了零售额近200亿美元的商业机器。
因此,如何让内容发挥出最大的价值将是未来全球文化创意产业思考的核心问题,优秀的故事将是各国争抢的宝贵资源。
故事驱动跨界热潮
一个故事,对于昨日的出版商来说只不过是一本书,对于电影制造者来说只不过是一部电影,而在今天,它却早已变为了打通文化产业六脉的秘诀之一,是创意产业的源泉。
好故事可以像滚雪球一样滚过出版界﹑电影界﹑音乐界﹑戏剧界,甚至动漫游戏界,引领的不仅是一阵风潮,更是为各个参与方滚出巨大的经济利益。
故事是跨界的驱动力。业界人士指出,新媒体时代,面对着一场前所未有的跨界研发热潮,中国的文化产业正在奋起直追,抢占新的制高点。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花建指出,由于数字技术与科技发展带来了如此广泛的变化,以至于没有一家机构能够全面理解并且把握各种发展的机遇,所以越来越需要倡导多个领域、多个专业充满创新内涵的跨界合作。
对于复杂的游戏而言,图书的内容通常太单薄、太过于线性。只有当一个系列已经构建出一个自身独有的世界,才具备转化为游戏的条件。专家指出,未来将会有更多由图书改编而成的网络游戏风靡,文学市场中也会出现更多的“秘密宝藏”。一个内容,多种渠道。记者获悉,多位国际文化创意专家将详细解读书籍、电影、游戏、网络及移动媒体之间的互动生意经。
创意文化产业繁荣与否的标志之一,就是看它是否能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并且创造一股新的潮流。这一宏大愿景其实都由一个个有趣的故事开始。找到一粒种子,给它肥沃土壤,它自会长出一个繁花似锦的春天。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