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工作室 讯:
馆配商看图书馆免费阅读
浓浓的绿意开始装扮大地,一股“免费”暖风正吹进全国各地的多家图书馆,如取消读者卡工本费、自习室使用费、存包费、讲座门票费等, 温暖了读者的心灵。此举自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满足更多的大众享受精神文化。那么,这样的一股免费风是否也吹进了位于图书馆产业链上各 馆配商的心坎里呢?他们又是怎样看待这一新事物呢?记者了解到,馆配商都很赞成免费之举。安徽儒林图书有限责任公司副总裁王吮原认为公共图书馆本身就应免费,降低或者撤销大众读者进馆 阅读的门槛,实在是长远之举。据江苏新华发行集团图书馆事业拓展部经理许大华介绍,目前,江苏全省正在加快建设实施图书馆免费阅读工 程,越来越多的读者将受惠于此。新华书店总店图书馆直供中心经理王海明指出,作为社会服务机构的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有利于图书馆收 藏资源的调整和更新。 七嘴八舌议“配量”
当记者问及图书馆采购量是否会因此而大幅度增加、馆配商的市场是否将因此而扩大时,馆配商则众说纷纭、各抒己见。广东大音文化发展有 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卿认为:“图书馆馆配量能否增加取决于政府的经费支出是否上调,对馆配商来说并不会有太大的直接影响。”许大华以南 京图书馆为例,指出政府对其购书经费上调了20%左右,并特别补充了专家讲座的费用预算。随着高校图书馆采购高峰的过去,馆配商的市 场空间看起来似乎正在缩小,而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带来的商机正好缓解了馆配商的市场危机。目前,南京图书馆仅中文图书的馆配量就比以 前上升到1000万元。
图书馆免费措施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拉动馆配需求量,辽宁北方出版物配送有限公司企划部经理王天兵的看法并不太乐观,他分析原因主要有 以下两点:首先是政府拨给图书馆的购书经费是否会因之上调尚不清楚,所以馆配商能否从中赢利也还是未知数。若图书馆购书经费增加了, 有能力买得起更多的图书,那对馆配商来说绝对是利好。但从目前来说,还不能妄下结论。其次,与图书馆自身条件有关。如原有馆藏数量是 否能满足阅读大众的需求,馆藏品种是否多元化,图书馆的地理位置是否方便居民前去阅读,馆内的各种服务措施及阅读环境能否留住大众去 细细品味书香等,各个图书馆之间都存在着差距。要在全国范围内普及公共图书馆的免费开放,将是一个缓慢的逐步进行的过程。因此,就目 前来说,对馆配商的影响还处于“甚微”阶段。王海明的看法同样比较保守,同时他还力推“利用”观:“购置图书是为普通民众还是某一特定阶层,或者是用于高校研究,每个图书馆对服 务的群体都有一个基本定位。图书馆免费开放与否、馆藏量是否会相应增加,关键还得看收藏的资源能否得到服务群体的有效利用。”
“磨刀霍霍”向“公图”
不管如何,不少馆配商已经意识到了“免费”背后暗藏的商机,并开始暗暗做起功来。王吮原介绍说:“过去,安徽儒林更多地致力于给高校 图书馆配书;今后,我们将会把公共图书馆列为重点客户,发挥其快速响应的供应机制,为公共图书馆‘量身定做’各类需要的图书。”王海 明认为,出版社、馆配商、图书馆应该是个互动产业链。馆藏需求量增加,出版社能够根据需求及时出书,渠道上下游畅通,作为中间环节的 馆配商,一定能顺应市场变化,满载而归。许大华介绍,江苏省正积极致力于全省公共文化建设,目前已给734个偏远地区建立了文化馆并送书下乡;在经济富裕地区强化专业文化建 设,建立专门的文化室,提高群众的专业知识水平。而这一系列工程的实施都需要馆配商做强大的供应后盾,馆配商一旦抓住这一良机,自然 将沐浴着和煦的春风。
顺藤摸瓜谈“零售”
沿着图书馆免费阅读之路走来的,还有书店零售业的沉浮问题。许大华认为,随着图书馆经费上调,图书馆有能力采购更多的图书以满足读者 需求,加上书价上涨,普通读者将会更愿意进馆借阅,当地书店零售业有可能会出现下滑趋势。王天兵对书店零售业仍然信心十足,随着社会 的发展进步,在电脑及手机上阅读电子图书给许多有条件的读者带去了方便和快捷,使他们能随意享受奢侈的读书乐,这在某种程度上分流了 一部分图书购买需求;但传统纸媒图书的爱好者仍占大多数,尽管部分会向图书馆借阅,但鉴于借期有限等原因,很大一部分力图构筑书香家 庭的读者,更愿意到书店购书。他认为大众读者业已养成的这些购书、读书习惯,是书店零售业在图书馆吹响免费号角后依然能保持平稳发展 的最大保证。
看来,面对一项新事物,大家往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事物总是发展变化的,至于今后图书馆与馆配商两者之间会因此迈上一个新台阶 ,还是原地踏步,我们拭目以待。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