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工作室 讯:
林书豪“烧”进出版界
华裔美籍NBA球员林书豪用一场漂亮的比赛闯进人们的视线,一时间,关于林书豪的讨论在网上网下、海内海外热议不断。仅仅一个月后,国内出版人纷纷加入了这一热潮,先后推出《林书豪:梦想的力量》、《林来疯:林书豪背后崛起的故事》、《林书豪!从哈佛到全明星》等图书,更有业内人士称有十数家出版社正在筹划出版相关图书。 不同于对林书豪本人的交口称赞,出版人追逐热点、快速出版的行为使得相关人士不禁反问:这是否是出版业的“滥造成风”和“跟风无度”? 就在美国时间3月8日,林书豪委托律师发布声明,称从未授权或同意出版、贩卖任何有关他生平事迹的出版物,并告知读者不要被相关图书误导。这一来自林书豪本人的声音为林书豪出书热添一份尴尬。
是赶上了还是被逼的
2012年3月,紧跟“林书豪热潮”,时代华文书局策划了《林书豪:梦想的力量》一书。该书的责任编辑、时代华文书局副总经理王水说,这本书最初的构想是打造成一部职场励志作品,教刚毕业的学生如何择业、如何进行职场规划等,没有任何有关林书豪的东西。但作者安吉勇同时也是林书豪的粉丝,在写作这本书的时候积累了比较多的相关资料,于是就同出版社商量将林书豪的故事加入到这本书中,作为每个章节的“引子”,将其中职场励志部分的内容带出来。而就在这段时间,也就是2月初,林书豪突然火了起来,出版社便趁热打铁,紧锣密鼓地将作者的构想付诸实践。王水说,这本书能够赶上热点其实是意料之外的,也使得时代华文书局变成国内出版林书豪相关图书的第一家。 对于有媒体称这本书是“滥造”,王水说:“首先,媒体提出批评时这本书还未上市。其次,媒体指责的焦点在于这本书是未授权的传记,但我们这本书根本不是传记,而是一部职场励志书,内容是由林书豪以及乔布斯、俞敏洪等成功人士的励志故事构成的,而且本书在申请书号、上架时也归在职场励志类。
很多人物传记没有授权
另一部紧跟热点的图书是新华出版社出版的《林书豪!从哈佛到全明星》。和时代华文书局一样,这本书有着非常迅速的运作过程。今年2月,该书的责任编辑孟通与本身是篮球记者的尉桐赫讨论起林书豪最近很火的话题,双方一拍即合,当下决定出版相关图书。仅仅一个月后,这本书便正式问世。而和时代华文书局不同的是,孟通明确地说,他认为这本书就是一部传记。 关于有人质疑传记未授权是否可以合理出版、是否能令读者信服时,孟通说,现阶段有很多人物传记是没有授权的,而是否能令人信服,就需要读者自己去判断了。 的确,国内出版业关于传记授权也无相关规定。虽然业内律师告诉记者,没有授权就存在风险,但该律师也并未明确表示“未授权传记不合法”。 其实,林书豪发表的官方声明不单单指向国内出版业,更是指向多地区“林书豪出版热”。登录美国亚马逊,输入林书豪的英文名便可以轻松查找到5部相关图书。而台湾时报出版社、尖端出版社、远流出版社都已经或正在筹划出版林书豪的传记类图书。
探索“热点题材”出版模式
谈及相关图书扎堆出版问题,孟通坦率地说:“我个人并不赞成这种现象。”关于林书豪,无论是从新闻报道还是热点出版来看都是一个很好的话题,但如果过于粗制滥造,就会把这个好话题“做毁了”,读者也会产生审美疲劳。 江苏人民出版社副总编府建明也认为,这是目前国内出版市场的一种常态,是一种“快餐”式的出版。他表示,做书要比做报刊、杂志更要能沉得住气、稳得住心,出版更需沉淀和底蕴。 而王水对此却有不同的看法。“我认为这是一件好事情。”她说,人们一般认为出版社的反应期很长,但通过这次热点出版运作,能够让人们看到其实出版社可以非常及时,如果出版业还是像以前一样进度缓慢,便很难在新媒体出版的冲击下生存下去 。” 中信出版社出版的《林来疯:林书豪背后崛起的故事》虽然也赶上了这股热潮,但却另辟蹊径——这部书是定价3.9元的引进版电子读物,仅在数字平台上销售。 中信出版社新媒体事业部总经理黄锫坚说,这部电子书的引进与其说是抓热点,不如说是中信出版社在新媒体出版方面的一次尝试。这部电子书的海外版制作过程非常短,仅仅三天,篇幅短,翻译成中文仅仅三万多字。黄锫坚更关注这种数字出版的高效运作模式,于是将版权买了进来。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