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微信,请扫二维码
 您现在的位置: 北京冰河图书工作室 >> 联系我们 >> 【出版资源】 >> 【综合资讯】 >> 正文

宋柯:中国唱片业的衰落之因

[ 来源:佚名    点击数:2124    时间:2012/2/6    编辑:冰河 ]
冰河文化图书策划业务介绍 冰河文化编辑组稿业务介绍 冰河文化加工修订业务介绍 冰河文化图书插画业务介绍 冰河文化个人出书业务介绍

 

 

图书工作室 讯:

    传统唱片业为了控制可怕的商业复制和传播,采取过很多办法,比如推迟生产双卡录音机,生产空白录音带的厂家每生产一盘磁带都要向唱片行业支付一笔版税,用来弥补因为复制传播可能带来经济损失。但是到了CD时代,最初一直没有推广可刻录CD设备,毕竟飞利浦和索尼这样的公司既是上游企业也是内容企业。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让这些厂家明白大势已去,无法再从可刻录CD生产环节收取版税了。

    宋柯说:“我一直没想明白的事情是,以乔布斯的能力和对音乐的爱好,这些唱片公司大佬竟然没说服乔布斯一起制定一个全球的统一标准。比如说就把iPod作为飞利浦推CD或者索尼推MD时制定的那个标准延续下来,大家都执行就完了,比如制式必须是这个标准,你换了制式,无法下载音乐,就解决这个问题了嘛。全世界要求互联网必须这么做,那中国不做就真是有问题了。所以我觉得娱乐产品硬件的发展跟行业很有关系,但一定是之前内容企业和渠道企业形成了相当的默契,制定出一个相对来说双方都能接受的标准。但我要说的是,美国数字音乐现在反弹还是很快,去年已经到74亿美元,这个额度已经到唱片辉煌时期的1/3,而且是从前年的50多亿美元涨上来的,上升幅度很大。我觉得数字音乐不用回到鼎盛时期的200多亿美元,什么时候能够回到100多亿美元,我认为这个行业就又回来了。”

    宋柯在一步步反思他这些年从事音乐行业遇到的问题,有客观问题,凭一己之力无法撼动,同时他也认为自己在判断上有一些失误,但他至少还想到了这一步,对更多从事这个行业的人来说,可能根本没有意识到。宋柯说:“我曾经幻想过互联网时代音乐行业标准应该在中国发生。彩铃当时给我们带来一些幻觉,因为中国是最大的互联网市场,也是最大的手机市场。如果制定一个新标准,哪怕只在中国实施,那也会很好。我的错误在于,想得过于天真,而且走的方向并不是从根上解决问题。从根上解决问题应该是先解决掉‘份额40%’的问题,先有了40%的企业,有了话语权,再去为行业争取另外的40%的分成,这个就比较客观。我们走的弯路都是,遇到问题赶快回头补救,这样就犯了以前的老错误。我当时的幻想错误在于,当初音乐产业中间收得多,两头赚得少,因为彩铃的出现,让我看到终于看到了这一天,中国移动只要15%,SP要85%。后来通过我的努力把SP踢出这个行业,变成五五开,解决了分成的问题。但我又发现,还是不行。比例对了,但到底哪块收入拿来按这个比例分,这个界定标准不由我们定,而是由移动定的。移动去年无线音乐的收入279亿元,其中哪些是算版权的,不由我们定。唱片业最终得到的5亿元,一定是按五五分成来的,包括8%的词曲费和92%的录音版权,移动做得非常正规。但是规则是移动定的,解释权归移动。”

    事实上,中国移动与内容商在收入分成上,只有少部分属于可以“五五开”的。以去年279亿元的无线音乐收入为例,其中有180亿是功能费,中国移动不承认这属于无线音乐收入,但没有音乐它也不会创造这个收入。还有一部分无线音乐会员费,一年有大约60亿的收入,也没有列入分成里面。还有,中国移动推出的音铃包,它搞一个包月,包月费内容商一分钱没有,但有一点版权费。通过各种名义版权异化之后,内容商差不多又回到2%了。2007年移动在九寨沟无线音乐会议上,宋柯提出了分无线音乐会员费的要求,但是根本没有获得SP和其他内容商的支持,如果那一步走出来了,至少可以从30亿会员费中获得一大笔收入,这对每天靠杯水车薪活着的音乐行业来说,是能看到一丝希望的。遗憾的是这个行业从来就没有团结过。

    宋柯对做艺人经纪人的角色没什么兴趣,即使也能挣不少钱。但他更想把唱片公司的本质价值体现出来,那就是版权价值得到充分体现,但这在中国只能说是一种很高端的想象而已,并不具备这样的环境。宋柯说:“经纪公司模式特别简单,一是希望艺人多挣钱,自己就可以多分钱;二是可以整天跟艺人在一起,这样他们就认为这是个不一样的行业。因为这种心理,他们自己都不尊重版权,不知道自己手里拿的版权是一个应该值多少钱的资产。现在很多人还在跟我聊:我的艺人一年赚多少钱,我年收入多少。这种事情我都干过,签个朴树我一年还收1000多万元,佣金还提一两百万元。但我一点都不认为这件事对我有什么意义。这么多年我跟很多艺人都认识了,甚至很多艺人都是我管理的。这又怎么了?我觉得这事太一般了,不太高端。我的意思是,我做了好东西,它应该值钱,而不是说艺人给你挣多少钱。我认为有才华的艺人能赚多少钱是他的本事,不是我的本事。我的本事是这东西值多少钱,并且搁在这里可以一直赚钱。”

    现在回想起他刚刚进入早已恶劣的音乐行业的1996年,宋柯觉得那时候的环境跟现在比太好了。虽然那时候也没有话语权,至少出一张唱片还能挣钱。后来宋柯发现传统销售里面存在比例分配问题,并且在慢慢有了些知名度和影响力之后跟音像发行公司谈过成本与定价比例问题,但是没有坚持下去。

    一个带着商业理想走进唱片行业的人,如今以餐饮行业管理者身份坐在餐馆里谈论音乐行业兴衰,这本身就是对音乐行业的一大讽刺。音乐真的已经沦落到连一只烤鸭都不如的境地。宋柯说:“现在太合麦田的业务没有任何风险,我们把新艺人的制作这部分割裂,成本就下来了,就接移动的业务和传统版权管理就行,太合麦田的规模每年也能收入几百万元的纯版权收入。从这个角度讲,太合麦田现在活得挺好,业务平稳,所以我就没有必要在平稳业务之下还天天冲在前面,太无聊了。整个行业的能力已经急剧退化,不仅是造血能力退化,营销能力也在退化。现在唱片公司的那几招实在太落后了:到电台打榜;到百度刷个排名;到微博搞个营销。我认为这都是小打小闹,不能解决实质问题。现在有好作品,但也没有当年的状态。当年媒体的推动作用和媒体的审美都很好,现在已经不同了。但我也从来不抱怨媒体。唯一能抱怨的就是我们自己,活到现在这个地步,就两个字:活该!”

    一个行业总是这样,一荣俱荣,一衰俱衰。太合麦田在过去的这些年,由于行业不景气,离退辞开的员工有100多人,前段时间,太合麦田搞一个聚会,那些离退辞开员工都回来了,这些人到别的行业干得都挺好,有在大公司做的,有自己创业的,都做得风生水起。看着这些人才,宋柯不禁感叹:音乐行业真是留不住人才,连自己都开烤鸭店了。

上一页  [1] [2] 

  • 上一篇文章: 教育出版是个什么样的特殊产业?

  • 下一篇文章: 出版业必蹈唱片业覆辙
  • 策划组稿业务介绍】【设计制作业务介绍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读了这些书,谁都能写好今年…[3645]
  • 2019年“扫黄打非”十大案件…[6828]
  • 2019阅文女频年度好书榜日前…[16536]
  • 2019图书市场报告发布:新书…[2855]
  • 北京阅读季:北京阅读空间漫…[6583]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企业出书案例展示:《员工培…[10351]
  • 企业出书案例展示:《华夏银…[9225]
  • 本公司企业出书业务介绍[63900]
  • 科普类读物插画选登(单色灰度…[10925]
  • 健康科普类读物内文插画2[10864]
  •  
     相 关 文 章
  • 中青布鲁姆斯伯里公司成立 首…[1842]
  • 3小时订单破千万!2020浙江省…[1701]
  • 培养阅读力是塑造孩子学习力…[1975]
  • 中少总社“父母学习计划”燕…[1680]
  • 2020年10月中国青年阅读指数…[1719]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2020 北京汉图图书公司        站长:冰河        页面执行时间:78.1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