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微信,请扫二维码
 您现在的位置: 北京冰河图书工作室 >> 联系我们 >> 【出版资源】 >> 【综合资讯】 >> 正文

编辑的核心地位是一种错觉吗?

[ 来源:佚名    点击数:445    时间:2012/2/3    编辑:冰河 ]
冰河文化图书策划业务介绍 冰河文化编辑组稿业务介绍 冰河文化加工修订业务介绍 冰河文化图书插画业务介绍 冰河文化个人出书业务介绍

 

 

图书工作室 讯:

编辑的核心地位是一种错觉吗?

以内容价值为导向的出版业,高质量的图书理应获胜,编辑的价值毋容置疑。但在当今出版业的混乱局面下,一些非编辑因素反而占了上风。知名管理咨询师约瑟夫•埃斯波西托(Joseph Esposito)谈了自己的看法。全文如下:


    在本博客的所有帖子中,这篇可能是最能引起大家共鸣的。对于许多出版商而言,尤其是那些非赢利性出版商,编辑是毋庸置疑的权威和导向。可是编辑同样会出错,会提供错误的信息,或缺乏对未来的合理定位和判断。而这些问题恰恰值得我们重新讨论一番。

    我这里所说的编辑的错觉,是指这样一种信念,即出版商的所有决策问题都可以通过追求及出版高品质的图书和作品得以修正。

    当我第一次遇到编辑错觉的情况时,它还不能完全算是错觉。说起来有一段日子了,当时市场上最引人注意的事情是全国性连锁书店的增长,那是瓦尔登(Walden)和道尔顿(B. Dalton)当道的时代。如何成功地向这些没有人情味、只受利益驱使的书店销售图书呢?当时我的同事告诉我:“在出版业,最高质量的图书最终总会获胜。”

    就当时而言这一说法并不完全错误。何况什么样的作品能称之为“最高质量的图书”(这个问题在学术出版商看来是十分重要的)还存在争议,而那时的出版物发行态势或多或少是稳定的,甚至还显现出一些增长的迹象,因此将作品进行精心编辑就成为最佳策略。事实上也可能是唯一成功的策略。想象一下:图书馆预算不断增加,书店储备着有学术价值的图书,经济学和人口统计学上又存在着利好消息,在这样的环境下,出版最优质的图书无疑是有销量保证的。由于所有图书和杂志拥有的发行渠道都是一样的,出色的编辑工作便成为了决定作品优劣的关键。在其他一切条件都等同的情况下,最优质的图书自然会取胜。但问题是,如果所有条件都不再平等了,事情会怎么样呢?

    期刊出版商很清楚地认识到,并不是所有事情都是平等的。少数能够提供捆绑销售(大宗交易)和技术平台的出版商占有明显的优势。这就与编辑工作无关了。随着图书馆预算费用不断吃紧,大型期刊出版商的市场份额极有可能扩大,而小型出版社在面临图书馆预算削减时则显得更加不堪一击。尽管编辑问题是每次费用削减决策中都会考虑的因素,但是大型出版商在面临类似的调整时,缩减的幅度通常与编辑质量没是关系,而是取决于市场定位。一些重要期刊的独立出版商们总是抱怨时运不济,但是他们如果能意识到守着一成不变的编辑策略和经营战略是不行的,他们将会比现在做得更好。大型出版商甚至把图书馆用来限制预算费用的策略也玩转到了自己手上,因为他们拥有小型出版商梦寐以求的业务拓展资源(那就是开拓新市场的人力资源)。

    这一情况在图书领域演绎得更甚,过去一年里我把大部分精力都集中在上面。图书到底该是什么样子?它是一部以纸质形式发行的长篇文本、被分送到贝克泰勒(Baker & Taylor)公司,最后在学术图书馆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栖息地,是这样吗?还是说它是一部能够在亚马逊的Kindle或巴诺的Nook上阅读的电子文本?它是出版商专为苹果公司的iPad生产的内容吗?如果是,那么在iPad获取电子图书的众多(起码4个)途径中,出版商应该选择哪一个?还有那些基于安卓系统的设备呢,我们也应该生产相应格式的内容吗?那么谷歌Editions又该怎么办?缺乏正确的数字格式经营策略和新型在线平台,就意味着优异的作品有可能无法和有鉴赏力的读者见面。单纯的编辑策略已不足以让出版社在新的电子书市场中披荆斩棘、获得先机。

    对于这个问题,有一个十分重要却让人难以预料的因素,那就是对外包业务的强调。外包确实是一种能够降低成本、完成小型出版社无法自己胜任的任务的好办法(对实体仓储的管理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但它也带来了隐含的代价:如果在变化的市场环境中被外包的业务又再次成为战略中心,出版商应该如何应对?

    许多小型出版社都选择了将所有事物外包,唯独没有放开编辑部门,如果还有什么比这更能说明编辑错觉在起作用的,那我还真是不知道。其中一些出版商如今正对他们的外包合作方感到头疼,因为他们的合作伙伴总是不能或不愿意尽快采取某些新措施。到底谁能让他们连接到iPad上?谁又能帮他们弄清楚那些关于PCI协议的复杂问题呢?

    对于出版业来说,这是一个混乱的年代。尽管它必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没有人能预见在未来5年出版业将会是什么样子。在动荡的环境中,学术出版商不得不把目光放到编辑部门之外,以维系自己的读者群体。现实的挑战是巨大的,因为在学术传播领域,没有人不愿意把手中最出色的东西拿出来出版。如何在拓宽组织规模和视野的同时确保编辑的功能和价值呢?那些出色的编辑项目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它解决了日益增多的非编辑问题。

[1]

  • 上一篇文章: 2012文化产业:“关键年”的“关键点”

  • 下一篇文章: 2012年文化产业七大悬念
  • 策划组稿业务介绍】【设计制作业务介绍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读了这些书,谁都能写好今年…[3645]
  • 2019年“扫黄打非”十大案件…[6827]
  • 2019阅文女频年度好书榜日前…[16536]
  • 2019图书市场报告发布:新书…[2855]
  • 北京阅读季:北京阅读空间漫…[6581]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企业出书案例展示:《员工培…[10350]
  • 企业出书案例展示:《华夏银…[9225]
  • 本公司企业出书业务介绍[63900]
  • 科普类读物插画选登(单色灰度…[10924]
  • 健康科普类读物内文插画2[10864]
  •  
     相 关 文 章
  • 中青布鲁姆斯伯里公司成立 首…[1842]
  • 3小时订单破千万!2020浙江省…[1701]
  • 培养阅读力是塑造孩子学习力…[1974]
  • 中少总社“父母学习计划”燕…[1680]
  • 2020年10月中国青年阅读指数…[1719]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2020 北京汉图图书公司        站长:冰河        页面执行时间:108.8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