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工作室 讯:
一张图书排行榜的时光之旅
一张图书排行榜,其实可以理解成一时社会风潮的侧影。比如养生书的流行,背景是医患矛盾的积累;比如励志书的畅销,背景是人们对个人发展的焦虑。
看看近期的榜单,地产大亨冯仑以成功者的身份,谈的不是如何简单获得成功、积累财富,而是在艰难现实之中如何保持“理想丰满”;另一位名人孟非,则干脆号称要《随遇而安》,这与已经畅销了一段时间的《世界如此险恶,你要内心强大》简直有异曲同工之妙早期励志书张扬的成功之梦早已破碎,当下的励志,是教给人们在艰难时世中退守回个人的精神世界。
最近,上海译文出版社引进荷兰学者贺美德等人的《“自我”中国》,以社会学分析的方法,观察20年来中国社会“个人主义”的崛起和“个人价值”的勃兴,与几年来排行榜上励志图书的风潮变迁对读,恰好可以互为注解。
作为类型的励志图书之兴起与变迁,只是最近这些年的事情,按时间考察下来,自然能读出社会之变,而把时光拉长,以千年作为维度,其中的社会风俗变迁怕就不是一张排行榜能容纳的了不过也有人喜欢知难而上,学术榜单上那本《唐诗排行榜》,便是这样一张千年榜单。王兆鹏等几名学者,参考千年来的唐诗选本、各家评注、专题诗论,特别是近百年来唐诗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各种教材的入选状况,甚至包括互联网上的网络链接数量,经过复杂的加权统计,得出这张关于唐诗的榜单。
看看书前的制作说明,数学不好的读者,根本看不懂这张唐诗排行榜到底是怎么算出来的,不过这并不影响读者去对这张榜单品头论足。比如唐诗排行榜的前5名里面,从《黄鹤楼》到《登鹳雀楼》再到《登岳阳楼》,名楼名诗相得益彰,而等到第99名司空曙的《云阳馆与韩绅宿别》、第100名杜甫的《羌村》,很多读者却觉得太陌生了自以为熟悉《唐诗三百首》的现代读者,其实面对只有100首诗的“唐诗排行榜”,已经有了通读的困难,千年来的文化流变,读者从这张排行榜上难免生出一点感慨。
虽然戴着个排行榜的帽子,《唐诗排行榜》毕竟没有畅销书的潜质,它看上去更像个少人喝彩的学术游戏,联想到几年来通俗历史的畅销和古典文学的落寞,难怪有读者会发出“历史很热,文学很冷”的叹息。
从这个角度出发,《唐诗排行榜》大概只能成为我们这张排行榜上的过客,不过这本书带来的时光维度,却会在我们的榜单上留下来所谓畅销书排行榜,纵向读过去,才是更有趣味的。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