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董强(左)向获奖嘉宾赠送印有范曾先生亲自绘制的傅雷肖像的丝质纪念品。

法国著名作家奥利维埃·罗兰(右)致辞。
千龙网北京11月26日报道(记者 小婧)11月26日下午,2011年傅雷翻译出版奖颁奖典礼在原中法大学旧址的艺术8举行。帕特里克·莫迪阿诺原著、金荣格翻译的《青春咖啡馆》和丹尼尔·罗什原著、由杨亚平、赵静利、尹伟翻译的《启蒙运动中的法国》双双获奖。
洪晃作为特邀嘉宾主持了此次颁奖典礼,法国驻华大使白林与法国著名作家奥利维埃·罗兰出席典礼并共同为获奖者颁奖。评委会主席、北大外语学院院长董强介绍了中法十位评委,并宣布了评选结果。三位评委从法文原著的作品价值、中文译作质量和出版水准等方面高度肯定了获奖的两部作品,这两部作品亦是从历经三轮评选的多部入围作品中脱颖而出。
法国驻华大使白林在颁奖礼上高度赞扬了文学翻译的价值,“文学是奇妙的,它可以让你走进别人的世界充实自己的思想;翻译是第二奇妙的,经过译者再创作的文本能使作者笔下的生活让更多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熟知。”
法国著名作家奥利维埃·罗兰认为,汉语是世界上最伟大、古老的语言之一,“汉语很美,就像半个地球上空飘扬的旗帜,所有人都能看到它的梦幻。”
“傅雷”翻译出版奖于2009年创立,旨在奖励中国年度翻译和出版的最优秀的法语图书;由中、法翻译家、作家和大学教授组成的评委会根据中译本图书的翻译、出版共同的质量进行评选;获奖图书的出版社和译者在获得奖金外,获奖图书还可以在书中附上“傅雷翻译出版奖”的标识。
【获奖图书介绍】
《青春咖啡馆》

作者:(法)莫迪亚诺 著,金龙格 译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5-1
字数:80000
开本:大32开
纸张:胶版纸
包装:平装
内容简介:
在巴黎塞纳河左岸的拉丁区,靠近卢森堡公园的奥黛翁,有一家名叫孔岱的咖啡馆。它像一块巨型磁铁一样,吸引着一群十八到二十五岁的年轻人。他们“四处漂泊,居无定所,放荡不羁”,过着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日子,从不考虑未来,享受着文学和艺术的庇护。
在这群客人之中,有一个名叫露姬的二十二岁女子特别引人注目。她光彩夺目,就像银幕上光芒四射的女影星。她是从哪里来的?她有着怎样的故事?她的迷人光芒之后隐藏着怎样不为人知的秘密?她是不是在逃避什么?故事围绕着这名年轻女子的失踪展开。四个叙述者纷纷登场,他们都已第一人称“我”的口吻,向读者娓娓讲述露姬的短暂人生经历。
作者简介: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1945- ),法国当代著名作家。生于巴黎郊外布洛涅-比扬古地区,父亲是犹太金融企业家,母亲是比利时演员。
一九六八年莫迪亚诺在伽利玛出版社出版处女作《星形广场》一举成名。一九七二年的《环城大道》获法兰西学院小说大奖,一九七八年的《暗店街》获得龚古尔奖,一九九六年,莫迪亚诺获得法国国家文学奖。
莫迪亚诺的小说常常通过寻找、调查、回忆和探索,将视野转回到从前的岁月,描写“消逝”的过去;也善于运用象征手法,通过某一形象表现出深远的含义。二〇〇七年出版的《青春咖啡馆》是莫迪亚诺创作的第二十五部作品,出版两周销量即突破十万册,并被法国《读书》杂志评为“二〇〇七年度最佳图书”。
《启蒙运动中的法国》

作者: [法] 丹尼尔·罗什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12
定价: 68元
装帧: 平装
内容简介:
《启蒙运动中的法国》从文化史的角度来考查法国的启蒙运动,对这一时期法国的社会状况做了分析,涉及当时民众的日常生活文化和巴黎的都市研究,展示了整个处于社会大转型时期的法国城市文化全景。作者考查了旧制度下法国社会、文化与政治辉煌灿烂的历史,描绘出一副空间与时间的地图,讲述了政治、文化、物质怎样进入到日常生活的节奏中去。《启蒙运动中的法国》所反映的并非是我们所熟悉的18世纪法国,而是社会生活的重组、思想的传播、传统生活下普通法国民众的服装、食物和装饰、读物、日常用品等。同时,作者还向我们展示了包括农民、商人、贵族、国王在内的18世纪的法国人的生存状态——从巴黎到外省,从公共空间到私密的家庭。
作者简介:
丹尼尔·罗什(Daniel Roche),著名的法兰西学院的教授,当今最负盛名的法国历史学家之一。罗什是研究18世纪的专家,属于年鉴群体的第三代,按照埃曼纽埃尔-勒华拉杜里的说法,这代人将他们的兴趣“由地下室转向了阁楼”,由马克思以为是历史学“基础”的经济史转向文化史或上层建筑。罗什的研究主要涉及书籍和阅读的历史、城市史以及物质文化史。他的代表作有:《外省的启蒙时期》、《日常物品的历史》、《启蒙运动中的法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