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工作室 讯:
禹田文学书 多角度考虑目标读者需求
禹田文化每年出版80-100个品种的文学图书,占该公司图书品种的40%。
■本报记者 刘 佳
近几年,禹田文化的品种结构中,文学板块所占比例越来越大。据禹田文化副总编辑刘冰远介绍, 禹田文化每年出版80-100个品种的文学图书,占该公司图书品种的40%。其文学板块包括校园文学、经典文学、当代名家、低幼儿童文学,还有自今年年初重点开拓的金牌小说系列。 关于在文学板块的人力资源投入,刘冰远表示,禹田一向走精品战略,不轻易盲目扩大规模,参与文学类项目的编辑也只是在六个左右,但每个人都可以说是一个顶一个。
产品线丰富 市场认可度高
据刘冰远介绍,禹田的文学项目中,四个校园文学套系都取得了成功,前景持续看好。如多年的招牌产品“大宇神秘惊奇系列”,目前已经做到了第三季,该系列从2007年5月出版到现在累计销量1200万册。阳光姐姐伍美珍“非常班级系列”第一季累计销售平均接近11万册。科幻作家杨鹏的“外星鬼”系列,首印10万册,预计春节后会加印。“扎克24小时特工系列”首印5万册,一年内已经加印了4次。 经典文学板块中的“美冠纯美阅读书系”是对世界和中国现当代经典文学作品的梳理和展示,目前已增至30个品种。据刘冰远透露,“美冠纯美阅读书系”的若干单册到年底销售有望过20万册。“中国名家经典童话系列”也一再加印,表现突出的单册累计加印超过20次。这两个系列的图书是禹田经典文学的代表。禹田当代名家作品板块的产品主要有儿童文学大奖系列之“冰心奖”获奖作家书系,该书系得到了众多名家拾柴相助,相关产品也是得到了儿童文学圈内和阅读市场的双重认可。在低幼儿童文学板块中,儿童作家陆弘的100个亲子童话、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100位一线作家的合集“365心灵成长寓言”系列等,凝聚了一线名家的心血,也是难得的拼音读物。 “金牌小说” 是禹田2011年在青少年文学阅读市场上的一次尝试。刘冰远表示,该书系以“金牌”冠名,是基于对世界优秀青少年成长小说的关注。该系列作品皆系欧美大奖作品或知名作家的精品力作。作品除了具备青少年小说的基本特质外,还有很多深刻的反思内容。目前,“金牌小说”已经先后推出了《逃离岛之走出迷屋》、《砰!我的神秘老师》、《狼月影》,年底前将推出获得20多项国际文学大奖的催泪感恩大作《爱在蔓延中》和《逃离岛之禁岛真相》、《逃离岛之米托世界(大结局)》。春节后,最新一届纽伯瑞大奖金奖作品《月亮照在曼尼菲斯》的中文简体版也将面市。 对于“金牌小说”,刘冰远表示,禹田期待能够将其打造成高端的阅读品牌,把最优秀的作品以最用心的方式呈现给爱阅读、爱生活的青少年读者。
题材判断 不拘一格
禹田文化文学类图书的读者主要集中在5-14岁,从引进与原创的比例来看,文学类产品主要还是以原创为主,原创占所有文学类项目的70%以上。 “就目前的市场反馈而言,原创文学类的图书表现更稳定,这可能与国内名家的曝光度高、语言和内容更符合中国孩子阅读习惯、被持续关注的概率更大有关。” 刘冰远说,“而引进版权的图书主要有两个特色,首先是精品,即获奖作品;其次是影响广泛即被国外广泛认可的经典之作、著名作家的代表作。当然,也会看重与中国青少年读者的契合度。” 无论是引进还是原创,刘冰远认为,对于题材的判断一定要不拘一格,重点是适合青少年阅读、青少年喜欢阅读,在文本基础过硬的前提下,要保证有一些流行元素,如魔幻、穿越、冒险、推理、奇幻、幽默、成长、新异等;其次,要有深刻的人文思考、社会关切、悲悯情怀,不是简单的阅读快餐;第三,要有儿童的生活、儿童的视角、儿童的语言、儿童的理想和情怀。只有多角度考虑目标读者的阅读需求,才有可能得到读者的认同。
市场格局 三足鼎立
刘冰远认为,当下青少年文学图书市场的格局是经典作品、畅销校园小说和当红作家的代表作三足鼎立。 他认为,如果把青少年文学图书比作一顿美味晚餐的话,经典作品就是这顿晚餐的主食,耐嚼耐品,必不可少,但这类作品也存在同质化竞争的情况;畅销的校园小说属于凉菜,轻松、好玩、易食,花样多,能够把小读者吸引到餐桌上来;当红作家和一线作家的作品,则是主菜,是时下儿童阅读口味的风向标,会在连续几年内持续产生影响,其中一些精品力作还可能演变为新的经典。 关于禹田文学类图书下一步的规划,刘冰远表示,禹田会将国内原创和外版引进并重,名家名作和新锐作家作品并重,并对已有品牌进行维系和持续开发、升级以及全面包装。而在来年,还会有三到四个重量级系列项目推出,打造高端和新的经典。 目前,在策划、编辑、出版文学图书的过程中,最大的困难是稿件的搜寻和遴选,进而在这个基础上整合、定位、包装推出。 刘冰远坦言:“与有多年文学出版经验的国有出版机构相比,民营出版公司的人脉积淀相对薄弱。而且不少观念较传统的作家对民营公司因不了解而缺乏信任,这需要民营公司有更长远的眼光和耐心,去积极和作家沟通,坦诚相待,并用心维护,如此积累下去,才能逐渐储备起自己的作家资源。” “但是在潜力作家、新锐作家的挖掘上,民营公司因操作较灵活和具备较高的市场敏感度,相对更容易有所成就。民营出版人、编辑人应该保证自己的专业水准,对文学作品有准确到位的判断,有理想和追求,努力推出精品,打造自己的招牌,自然会吸引更多的优秀作家来投稿。”刘冰远说。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