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工作室 讯:
策划人揭秘畅销书诞生全程:就像和作者生孩子
 黄晓阳新作《二号首长》热销,图为签售会现场。
华声在线10月25日讯 “当官是一门技术活,一幅全景式官场画卷。”《二号首长》作者黄晓阳以特殊的视角透视官场,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一句话:“当官是一门技术,王者伐道,智者伐交,武者伐谋。”《二号首长》近期畅销全国,其策划人欧阳接受了华声在线记者的采访,向记者揭秘畅销书的诞生全程。
华声在线记者:2011年,您手头上策划了什么畅销书?
欧阳:只有一本书《二号首长》。共3册,《二号首长》6月出版,《二号首长2》9月出版,《二号首长3》预计今年11月份上市。
记者:至今的销量达到多少?
欧阳:从2011年6月正式上市到10月,短短5个月时间总发行超过63万册。《二号首长》发行超过35万册,《二号首长2》发行超过28万册。实实在在63万册,畅销不打榜,印数没水分。《二号首长3》首印预计20万册。首长系列3本市场预计发行80-100万册,按照目前的市场态势,这个基本上没有问题。
记者:在策划这本书的时候,策划的初衷是什么?
欧阳:说到官场小说,大家可能会想到“潜规则”和“内幕”。当然,这只是官场的其中一小部分。我们想做官场最精华的东西,于是找到了“政治智慧”这个关键词。官场讲政治,要阳谋不要阴谋,这是《二号首长》一书的立足点。紧扣这点,立场鲜明地提出了:当官是一门技术活。
对这个提法,当时内部讨论时还有异议,建议直接叫“当官是一门技术”。“技术”一词显得中性、生硬,而且不带任何色彩。“技术活”说法自如、灵泛,没有金刚钻,揽不了瓷器活,“技术活”之于官场更恰如其分,所有的点睛之笔全在一个“活”字。基于此,我坚持了原来的提法。现在,“当官是一门技术活”已经有口皆碑众口相传,甚至被借鉴演绎成了其他方面也是“一门技术活”。
记者:做了哪些市场分析?
欧阳:官场小说一直有很大的市场潜力,而且屡屡出名家和畅销书,比如王跃文的《国画》(1999年)、阎真的《沧浪之水》(2001年)、王晓方的《驻京办主任》(2007年)、王跃文的《苍黄》(2009年)等。市场调研方面,我们对同类畅销书的开卷数据、题材走向、文本比较等,都做了详细的数据调查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二号首长》的市场空间和读者期待,初步树立了信心。
记者:在做这本书的时候遇到了哪些有意思的事情?
欧阳:两件事。一是跟作者黄晓阳老师约在广州见面谈这本稿子,当时行程匆忙,只好约在广州高铁站见面,在高铁站旁边简单的长途汽车站里,开车前短短两个小时内,黄老师一直在讲述的一个精彩情节吸引了我:唐小舟初进官场,陪同赵德良去基层走走。中途微服私访,悟性极强的唐小舟无师自通地配合着赵德良,在一家超市门前成功甩掉了暗地里保护他们的尾巴。当时特别兴奋,这或许就是我一直在找的一本好书。还有一件事,《二号首长》第一本上市不到半个月,读者纷纷打电话到前台询问《二号首长2》什么时候出。这种情况之前出现过一次,那就是重庆出版社出版的《藏地密码》,也“遭到”了读者的同等待遇。到最后,电话都成了热线,前台的小姑娘每天向我“投诉”不下几十次。
记者:整个过程是怎样的?您觉得,这本书最终畅销起来的因素有哪些?
欧阳:一本书之所以畅销,首先离不开扎实的文本。《二号首长》里大量传神的细节描写,酣畅淋漓地展现了官场的政治智慧,微妙之处连官场人士都叹为观止。其次策划、营销、发行等各个环节,环环相扣。第三是强大的口碑营销。书稿具体到营销推广,前期的工作重心是市场预热,通过新浪读书的提前连载,达到了市场热身和读者期待的双重效果;到了后期,通过在新浪、搜狐、腾讯、网易、凤凰网等各大网站上聚集起来的人气,有意识地引导读者,巧妙形成“口碑传颂”效应:看过的都叫好,没看的都在找。再后来,是易中天、阎真、曾子航、浮石等四大畅销书作家的口碑支持。一波接一波有序展开,根据市场变化和需要及时调整推广策略,最明显的效果体现在新浪点击量疯狂攀升到5000万,以及不断刷新的图书加印数。
记者:是意外还是意料之中?
欧阳:既是意料之中,也是意料之外。扎实的文本,精准的定位,赢得市场是意料之中的事,唯一没想到的是市场反应之快速、迅猛,超出了我们的预期。
记者:该书畅销后,您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欧阳:畅销书可遇不可求,关键在于环环相扣,从作者、策划、编辑、营销、发行,到书名确定、封面设计、文案等,每一个环节都不能掉链子。心安的是,大家相互紧密配合,我做好了自己分内的工作,打胜了这一场硬战。
记者:您是怎样理解畅销书的?
欧阳:一是作品的社会性、时代性特点;二是能够触及人们的内心并产生共鸣;三是它的启发性和积极意义一定能得到有效体现;四是小说文本保证好看耐读。加上后期对图书的精准把握,书的畅销自然是必不可免了。
与以往相比,现在畅销书的发行数量在下降,这与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是密切相关的。之前畅销书动辄几百万,现在上50万册就是市场表现不错的超级畅销书,上百万册的书不多见了。
我个人觉得,做好一本畅销书,就像是和作者一起“生孩子”。生孩子是两个人的工程,从一个小生命的播种、孕育、落地、成长、发展、辉煌,到最后归于无,这是一辈子的事业。一本畅销书的运作也是同样的道理。策划和作者在双方相互信任和尊重的基础上迈出了第一步,接下来,从选题创意、样稿确定、稿子写作与修改、图书定位、书名定稿、封面设计、内容包装、图书文案,到后面的营销推广等,都需要策划和作者双方的相互协调、共同努力,一起推进。当然,也不仅仅是合作一本书,还需要虑到图书的系列开发、产品线开发,把一个图书品种当做一个品牌经营,达成长线开发的共识。做图书不是一锤子买卖,最理想的状态下,作者和策划是一个共同体,需要双方长期的维护和经营。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