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创建于1985年,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北京理工大学主办,是一家以出版科技图书为主、多学科、综合性的出版社。该社销售平均增长率在25%左右,相当可观,从2004年的销售码洋三四千万元到今年的两亿元,该社只用了五六年的时间。由此来看,未来两三年中,三亿元的销售码洋并非只是梦想。2010年,该社迎来了建社的第25个年头。25年来,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一直在市场中努力拼搏,现在他们正在探索一条适合自己特色的中型高校出版社发展之路。
□本报记者 孟凡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创建于1985年2月,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北京理工大学主办,是一家多学科、综合性的中央级出版社,拥有纸质出版物、电子出版物、音像制品出版权。
自成立以来,出版社始终坚持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服务,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服务的宗旨,本着“立足本校,面向全国,服务社会”的办社方针,秉承“让我们一起成长”的出版理念,传播有益于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加强管理、优化结构、提高质量”的十二字方针,与广大的作者、读者及国内外出版界同行加强合作,共同促进出版事业的繁荣与发展。
高校教材出版受教育政策的影响比较大,而且开发空间有限,特别是市场需求也对教材出版产生极大影响,师范类、外语类教材更容易被读者购买。
由教材社向综合社发展
在教材出版方面他们所获奖项已经可以说明问题,该社出版的《成形工艺与模具设计》《起爆理论与技术(英文版)》被评为“2008年度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该社由张玉荣老师策划编辑,南京理工大学宗士增主编的《工程图形学》,被评为“2009年度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这是继2008年《成形工艺与模具设计》《起爆理论与技术(英文版)》2种图书获奖后取得的又一次好成绩。我国高校出版社经过了20多年的发展,已经日益成为出版市场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面对市场的变化,更有些大学出版社及时面对市场调整产品结构,成为了出版界令人瞩目的新秀。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社长杨志坚介绍,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建社之初,出版的内容都是以学术专著和大学教材为主,教辅类图书与其他图书只占很小比例。近几年,大学社面临市场竞争、转企改制等一系列挑战,也让大学社不得不面向市场。如果专门出版教材和学术专著图书,市场总体规模有限,很难满足出版社发展的需要,必须出版一些潜在读者更多的图书类型。现在,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的图书出版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出版教材和学术专著,二是出版适合店销的市场类图书。
相比于教材和学术图书,大众图书的运作要复杂得多,竞争要激烈得多。对于很多大学出版社,进入这一新领域都无疑存在极大的挑战。早在2006年,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就确定了从教材专业社向综合社转型的发展战略。在杨志坚看来,高校教材出版受教育政策的影响比较大,而且开发空间有限,特别是市场需求也对教材出版产生极大影响,师范类、外语类教材更容易被读者购买,而这些教材又并非该社的特色出版产品。因此北理工社选择进军大众图书市场,成立人文社科事业部,并分流出专门的发行人员进行大众图书市场开发,确定了少儿、生活健康、人文社科以及经管四大图书板块。该社的大众图书在2006年有300多种,到2008年就达到近700种,码洋达到5000万元的规模。2008年,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专门招了七八位编辑,同时和相关文化公司开展从产品开发到销售的合作项目。
据了解,北理工社的动漫图书作为大众图书出版板块的组成部分之一,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北理工社在2008年下半年开始进入动漫图书市场,出版了一套8本“小布丁”漫画,其后又推出了大型动漫出版项目“漫画中国”系列,其以漫画形式表现中国国学经典,其中的《漫画史记》已被评为“教育部青少年百种推荐读物”之一,并进入新闻出版总署2009“原动力”中国原创动漫出版扶持计划的扶持项目。该社为了建立立体化的产品线,还引进了一套规模在50余本的动漫教材,用于高职高专、中职以及社会培训。要开发一个新的领域,就必须要有强势的产品内容,借以吸引渠道乃至读者的关注,因此出版社必须要选择专业的团队与其合作。在动漫图书出版方面,北理工社找到北京动漫基地的一个动漫创作团队,这个团队拥有很多国内知名的漫画创作者,其图书产品的市场情况一直都很不错。
杨志坚表示,经过几年的发展,该社的大众图书板块虽然离真正意义上的品牌还有一定距离,但是其影响力正在慢慢形成。每年,该社在大众图书市场上推出三四百个新品种,占整体出书品种的40%~50%,销量也大致是这一比例。今年,全社销售码洋预计两亿元,大众图书计划达到8000万元以上。杨志坚坦言,大学社开拓大众图书市场是一个需要不断摸索的过程。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从2004年开始进入高等职业教育出版领域,并将该类教材出版作为重点方向进行培养。
打造高职高专教材品牌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根据市场需要调整产品结构,制定适合本社情况的发展战略,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迈进。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原有的产品分为两块,其中一块是高等学校教材的出版,主要是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服务,配合出版一些学术专著。这方面他们主要偏重于专业教材的出版,很难在单品种销量上有太大的突破。而一些销量大、使用面广的公共课教材已经被做得非常成熟甚至垄断,其他出版社很难有机会进入。另外,本科教材领域的格局在很长时间内还不会有太大变化,很难在这一领域有所创新。经过了大量的市场调研,以及对调研来的资料进行了全面汇总、认真研究之后,出版社认识到,要发展、要赢利,就必须开拓原有教材产品以外的第二战场。由此,他们在出版本校专业类教材基础上,大力发展高职高专类教材,并把打造高职高专教材品牌作为自己重点的发展目标。
近几年来,虽然有很多出版社介入了高职高专教材领域,做出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现在介入这一市场,仍然有许多机会。一方面,国家对职业教育大力支持并高度关注;另一方面,由于现在大学教育本身与社会实际需求脱节所带来的弊端,职业教育的迫切性被日益提上日程。这些都使得职业教材在很长时间内都将有相当大的市场需求。再者,高职高专教材具有多变性、必须适应社会需求的特点,决定了很难有出版社能够在这一领域形成垄断,这也使一些规模较小的出版社有机会介入其中,甚至后来居上。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从2004年开始进入高等职业教育出版领域,他们将该类教材出版作为重点方向进行培养,目前该社已经形成了信息、电子、设计、汽车、机电、经管、物流、英语等多个专业领域的出版板块。为了让出版的教材更能适合企业需求和社会需要,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与各个职业院校及教育机构开展多种合作。他们与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就“高等职业教育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改革与教材出版项目”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将把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学与课程改革成果引入职业教育产品的开发与出版工作中。
他们在自己组织全国知名教师编写教材的基础上,还与外国出版机构合作开发高职高专类教材,使其更具权威性和国际性的优势。职业教育出版的发展与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发展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同时,职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职业教育出版的发展。我国的职业教育与国际职业教育对接的步伐在加快,而职业教育出版物的国际化发展却相对滞后。这表现在职业教育出版物的国际化合作程度不够深入,合作的方式局限于“来料加工”甚或简单的图书引进。2008年,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与圣智学习出版公司开始面向高等职业教育出版领域的全方位、多角度战略合作,圣智学习出版公司向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提供工程技术类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最新、最优秀产品。通过双方合作,他们将国际化的职业教育教学理念、教学体系、教学方法推荐给国内的高等职业院校,组织相关专业的教授、专家结合中国职业教育的特色和实际,有选择、有计划地改进开发更加先进并且符合教学实际的职业教育教材。同年,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成为世界计算机行业协会(CompTIA)的会员单位及其在中国内地第一家出版界的合作伙伴。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在高等职业教育出版方面始终秉承着服务院校、确保质量、突出特色的精品战略,已经有大量高等职业教育教材成为国家级、部委级规划教材、精品教材。对于企业人才岗位技能需求的调研,始终是职业教育最重要的要求之一。在国内职业教育发展的过程中,教学内容与企业需求的结合尚未形成成熟的模式,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通过携手世界计算机行业协会,构建职业教育与企业沟通的桥梁与纽带,是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尝试。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