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微信,请扫二维码
 您现在的位置: 北京冰河图书工作室 >> 联系我们 >> 【出版资源】 >> 【综合资讯】 >> 正文

浅析监狱类图书的创作与创新

[ 来源:佚名    点击数:2568    时间:2010/11/21    编辑:冰河 ]
冰河文化图书策划业务介绍 冰河文化编辑组稿业务介绍 冰河文化加工修订业务介绍 冰河文化图书插画业务介绍 冰河文化个人出书业务介绍

 

 

图书工作室 讯:

浅析监狱类图书的创作与创新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在深入,不断学习、善于学习,努力掌握和运用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是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决定性因素。

  监狱是国家的刑罚执行机关。为贯彻“首要标准”,有效改造罪犯,营造崇法尚德、热爱学习、积极向上、求实创新的监狱文化氛围、构建学习型监狱,成为党和国家对监狱工作在新时代赋予的新的历史使命和政治要求。司法部《教育改造罪犯纲要》将设立流动图书馆作为建设监狱文化、利用社会资源、加大对罪犯教育改造力度的一项重要内容,足以显示出监狱类图书在监狱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发挥改造环境和监狱文化氛围对罪犯的熏陶作用,丰富罪犯文化生活,陶冶罪犯情操,使罪犯在文明、人道、有利于身心健康、有利于矫治恶习、有利于重返社会的氛围中得到改造。

  本文拟就监狱类图书的创作与创新在监狱事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展开讨论。

  一、应当厘清的概念

  监狱类图书。一般认为,监狱类图书是通过一定的方法与手段将监狱工作相关信息以一定的形式和符号(文字、音像、电子文件等),按照一定的体例,系统记录于一定形态的材料之上,用于表达思想、积累经验、保存与传播信息的工具。有关监狱发展历程、监狱建设与管理、干警培训管理、狱政管理、刑罚执行、教育改造、劳动改造、干警罪犯生活、监狱对外宣传、理论研究等方面的小说、专业工具书、手册、报告文学、日记、书集、摄影绘画集、期刊、报纸、科技报告、技术标准等文字性出版物,电子读物、视听音像资料、缩微制品等也称为广义的监狱类图书。

  新中国监狱类图书的创作,是伴随着社会主义新中国监狱事业从无到有、由小变大的发展历程一路走来的。监狱类图书从服务干警思想、组织、作风、队伍建设,服务监管工作,服务罪犯改造实际出发,在监狱文化建设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监狱类图书创作与创新在监狱在监狱事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监狱类图书在监狱事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可简要概括为以下“六个队”。

  1.明确监狱工作定位,监狱类图书是宣传党的监狱政策的先锋队。

  党的监狱工作政策是监狱文化的指导思想,围绕“三个为了”、“改造第一,生产第二”、“给出路”、“教育、挽救、改造”、“收得下、管得住、跑不了、改造好”和“惩罚与改造相结合,以改造人为宗旨”等党和国家的监狱(劳改)工作政策方针,谢觉哉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新闻工作者和监狱(劳改)工作者通过《人民日报》、《红旗》杂志、新华社《半月谈》等核心媒体,积极宣传新中国的监狱(劳改)政策,扩大影响,坚定信念,推广经验,巩固成果,澄清误解,驳斥污蔑。

  2.明确监狱工作方向,监狱类图书是发展监狱各项事业的推进队。

  面对新中国刚刚起步的监狱事业,伴随着蓬勃向上、焕发生机的发展态势,几代监狱工作者在党和国家监狱政策的指引下,制定法规、撰写文书,为监狱工作的发展、干部职工的奋斗指明了方向。全国公安会议、司法行政工作会议、监狱工作会议的报告、决议,(政)国务院、公安部、司法部及部际联合的条例、通知、指示、规定,都为监狱类图书提供了创作素材,推动着监狱工作阔步前进。

  3.明确监狱工作方法,监狱类图书是指导监狱工作实务的工作队。

  监狱(劳改队)组建后,如何从事罪犯的有效管理和正确改造工作,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摆在了刚刚着手开展监狱工作的干部(警)职工面前,随着历史的发展,押犯构成的变化,为克服经验主义管理的弊端,指导监管改造和执法实务工作,围绕《劳动改造条例》、《监狱、劳改队工作细则》、《监狱法》等法律法规,公安部劳改局、司法部劳改局、司法部监狱局及有关省级监狱管理机关甚至部分监狱先后组织编写了《劳改工作手册》、《监狱工作手册》,等监管改造和监狱管理工作工具书。陕西监狱系统立足改革发展实际,落实“首要标准”,践行“法治理念”,规范执法行为,推行管理标准,编写了《监狱人民警察管教工作手册》、《监区分监区工作标准化手册》、《监狱工作标准化手册》等作为立规矩、定对策、强管理、严执法、明职责、兑奖罚的依据,在全省监狱系统强势推行管理工作标准化,现已初见成效,赢得了司法部陈训秋副部长的充分肯定和支持。

  4.明确监狱工作价值,监狱类图书是展示监狱良好形象的宣传队。

  为展示新中国(战犯)罪犯改造工作成果,树立监狱工作良好的外部形象,《三光》、《侵略》、《我的前半生》、《西望长安》、《高墙里的耕耘》、《中国有座鲁西监狱》等书籍从不同题材、体裁、创作角度着手,展现新中国监狱(劳改)工作者不畏艰难困苦、奉献心血智慧、铁肩担道义、腐朽化神奇的光辉形象。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纪录片《新生》、深圳影片公司和上海劳改局联合摄制的故事片《少年犯》、以及中央电视台的电视剧《女子监狱》等影视作品在立体展示了监狱工作的发展历程、监狱(劳改)工作者的无私奉献、罪(战)犯改造中的心路历程和监狱工作取得的巨大成就的基础上,为公众和社会了解监狱工作、支持监狱发展打开了窗口。

  5.明确监狱工作目标,监狱类图书是提高监狱管理执法水平的培训队。

  提高监狱干警和实务工作者的执法理论素养和监管改造水平,是把握监狱工作方向、做好监狱工作的思想组织保证。《劳改工作》、《劳动改造学》、《监狱学》、《犯罪学》、《监狱法学》、《狱政管理学》、《罪犯教育改造学》、《罪犯矫正心理学》、《狱内侦查学》、《罪犯劳动管理学》、《监狱工作应用文》等教材,填补了干警培训工作中的空白,适应了新时期狱内押犯构成的新变化,为提高业务理论水平、建设高素质警察队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6.明确监狱工作宗旨,监狱类图书是提升监狱矫正质量的引导队。

  围绕监狱工作“以改造人为宗旨”的总要求,广大监狱理论和实务工作者从努力提高改造质量入手,着眼培养守法公民目标,实地调研、认真探索,著书立说,汇文成集,中国监狱学会与司法部预防犯罪研究所汇编的《岁月铭记——新中国监狱工作50年》,中国监狱学会汇编的《监狱改革发展纵横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监狱理论研究》等论文集,江苏省监狱管理局的《罪犯改造(矫正)质量评估》、《矫正技术原论》、《矫正激励统论》、《监狱民警执法质量评估》、《监狱信息化导论》系列丛书,及司法部预防犯罪研究所主办的《犯罪与改造研究》、司法部监狱局主办的《中国监狱》、陕西省(监狱局)监狱学会主办的《长安警苑》等刊物都为凝聚集体智慧、深化理论探索、创新发展思路、推广改造方法发挥了开拓者和生力军的作用。司法部监狱局组织编写的《服刑人员法律知识读本》、陕西省监狱局组织编写的《服刑人员道德知识读本》等则从务实的角度出发,为在押罪犯的教育改造提供了载体,保证了罪犯教育改造质量的提高。

  三、监狱类图书创作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探析

  监狱类图书在宣传监狱良好形象和伟大功绩、指导监狱管理执法和教育改造工作、繁荣监狱理论研究、丰富监狱文化方面发挥突出作用的同时,在其创作中也也凸显出以下几个方面不足的现状。

  1.总体知名度不高。与车载斗量的描写公安战线的文学、影视作品相比,层次较高的反映监狱工作的各类图作品少得可怜,在全国获奖、赢得读者关注的更是凤毛麟角。笔者印象中,六十年代的《我的前半生》(作者溥仪本人曾获英国蒙哥马利将军的肯定评价)、八十年代的《少年犯》(影片获第九届伊朗曙光旬国际电影节最佳演员奖)、九十年代的《中国有座鲁西监狱》(作品曾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是这些作品中的佼佼者,但总体看来,监狱类作品的知名度不高,赢得群众的关注度不够。

  2.反映生活力度不大。很多作者仅凭想象或者描述者的只言片语闭门造车,不深入实际、体验生活,写出的作品往往空洞枯燥、笔下的人物常常干瘪无神、论点不够突出有力,论据不够切实充分,最终结果导致脱离了群众,失去了读者。

  3.推动作用不明显。题材严重滞后,创作者不能适应时代和工作发展要求,观念上因循守旧,步调上脱离现实,不求创新,不图前进,其结果常常是不能指导监管改造实务,不能反映工作存在问题,不能为领导提供决策依据,不能推动工作健康发展。

  针对以上现状,笔者认真调研,深入思考,得出了以下“六个缺乏”的问题所在。

  1.缺乏领导重视。没有了领导的重视和支持,监狱类图书的创作就失去了激励和鞭策动力。

  2.缺乏自身人才。没有了自身的创作人才和团队,监狱类图书就失去了亲历见证的原发创作者。

  3.缺乏生活体验。没有了生活体验,监狱类图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经不起社会和公众的检验。

  4.缺乏题材发掘。没有了丰富的创作题材,监狱类图书作品就很难人物形象丰满、叙事引人入胜。

  5.缺乏创作环境。没有了和谐向上的创作环境,监狱类图书创作是不会多出书、出好书、出精品的。

  6.缺乏合作机会。没有与外部知名作家合作创作的机会或者失去了知名作家亲历亲为的指导,监狱自身的创作者很难将监狱类图书知名度提高并得到读者群体的认可。

  四、解决监狱类图书创作与创新问题的途径

  为解决目前监狱类图书创作与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发挥其在监狱事业发展中的突出作用,结合上述探析,笔者提出了以下几条途径,希望能通过各方努力,繁荣监狱类图书的创作,促进监狱类图书的创新,从而达到讴歌监狱干警无私奉献精神,提高干警的执法水平、执法素质和执法公信力、提高罪犯教育改造质量、营造浓厚监狱文化氛围、助推监狱各项事业科学发展的良好愿景。

  1.领导重视是前提。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监狱类图书作品的创作和创新更是如此。一位重视监狱文化建设、重视现代组织策略的领导,会从树立核心价值观、加强理念引导入手,塑造监狱品牌,凝聚干警职工干劲,为打造一流监狱服务奉献。曾被原司法部长肖扬称誉为“示范窗口”的山东省鲁西监狱,就将“团结拼搏创伟业、务实求新争一流”作为其核心精神理念。正是在对监狱文化如此重视的前提下,才有了上文提到的《中国有座鲁西监狱》、《修养与做人》(赢得李岚清副总理的充分肯定)在监狱文化建设和罪犯矫正力建设方面的突出成就。

  2.深入生活是基础。上文提到的《我的前半生》的作者是末代皇帝溥仪本人,《少年犯》是由上海市少管所的少年犯亲自出演主人公,《中国有座鲁西监狱》的作者、报告文学作家王光明深入鲁西监狱体验生活近一年,第二作者姜良纲则亲自参与和见证了监狱筹建、发展壮大的整个过程。实践证明,艺术作品源于生活。只有沉下心、扎下根,才能深掘题材、广纳并蓄,多出书,出好书。

  3.锻炼队伍是关键。前文提到,没有社会力量的参与,仅凭监狱一家的干警职工创作团队,很难写出图书精品。这些监狱工作者们在题材的获取上固然直接、靠前,亲身感受,但是,无论是体裁的选取、语言的掌控能力还是人物的塑造、读者心理的捕捉,离开社会知名作家的协助,很难独立驾驭。由此,只有走出局限,监社合作,才能借力腾飞,取得宣传监狱形象、扩大读者群体、赢得群众支持、争取领导重视的四重胜利。

  4.团结协作是保证。无论是理论类作品,还是报告文学、通讯、影视剧本,个人力量都显得独木难支,身单力薄。确立创作主题后,由领导主抓、拨付经费、抽调人员、确定场所、建立机制、在群策群力的共同努力下,班子同仁团结协作,一定会创作出精品硕果,创新出一流成绩。

  站在一个领导重视、贴近生活、队伍出色、团结协作新平台之上的监狱图书创作与创新,能够有力加强监狱文化建设、调动广大干警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强其职业自豪感、工作认同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有力深化监区文化建设、提高辅助教育手段、丰富罪犯教育内容、活化教育改造形式、提升犯罪矫正质量;有力推动监狱事业和各项具体工作科学健康、又好又快发展;有力宣传监狱形象、展示监狱建设成果、赢得读者和社会公众对监狱工作的了解和支持。

[1] [2]  下一页

  • 上一篇文章: 英国童书市场 内容为王

  • 下一篇文章: 台湾大哥大宣布推出myBook电子书
  • 策划组稿业务介绍】【设计制作业务介绍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读了这些书,谁都能写好今年…[3643]
  • 2019年“扫黄打非”十大案件…[6822]
  • 2019阅文女频年度好书榜日前…[16533]
  • 2019图书市场报告发布:新书…[2850]
  • 北京阅读季:北京阅读空间漫…[6579]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企业出书案例展示:《员工培…[10343]
  • 企业出书案例展示:《华夏银…[9221]
  • 本公司企业出书业务介绍[63896]
  • 科普类读物插画选登(单色灰度…[10922]
  • 健康科普类读物内文插画2[10862]
  •  
     相 关 文 章
  • 中青布鲁姆斯伯里公司成立 首…[1840]
  • 3小时订单破千万!2020浙江省…[1699]
  • 培养阅读力是塑造孩子学习力…[1969]
  • 中少总社“父母学习计划”燕…[1678]
  • 2020年10月中国青年阅读指数…[1716]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2020 北京汉图图书公司        站长:冰河        页面执行时间:78.1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