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工作室 讯:
按道理说,手机的普及率远远高于汽车的普及率,那缘何手机阅读却无法受到应有的重视呢?从文学心理学的角度看,作为公务员阶层,他们属于社会的精英群体,本身很注重自己外在的形象,尤其是中直机关、副处级以上的公务员,要么年龄偏大,要么拥有很高的学历,对于这样的群体,他们是无法接受用手机看书的,甚至他们很多人不止一个手机,手机对于他们来说只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通讯工具——一方面,他们可以有电脑、有声的阅读形式,纵然纸质阅读的费用,他们也能承担;另一方面,与其他从业者比较,手机对于公务员们来说异常重要,若是看书上网玩到一半突然没电了,进而耽误了某些重要的电话,那么他们是非常得不偿失的。
“我喜欢用电脑看书,很方便。”S省T市广电局监管科L科长在办公室里热情地告诉笔者,“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台电脑,连新来的办事员都有。大家看书基本上都在电脑上看,而且不耽误工作,需要处理什么邮件、打印什么稿件随时就可以处理。”
另一位选择“手机阅读”的公务员——Z市F县T镇政府办公室Y秘书这样告诉笔者,她去年刚从西南交通大学毕业,志愿参加“一村一个大学生”的活动,上个月她才刚刚调回镇里,“选择手机阅读是因为是大学时的习惯,后来选择在村里蹲点,上网不方便,自己的私人空间也很小,现在到镇里可以上网了,终于可以不用手机看书了。”说到这里她自己都情不自禁地说,“这真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情。”
阅读时间
“总体时间”高于平均,“年龄差距”各有不同
与当下中国其他任何一种职业相比,公务员都是压力最小且福利最优的,这也是“公考”在近年来如此火爆的原因所在。早在十几年前就有对机关工作“一杯茶一包烟,一张报纸坐一天”的讽喻——尤其是大量坐办公室的时间,促使了公务员阶层有了充裕的阅读时间,只不过现在大家不是“一张报纸坐一天”,而是“一台屏幕坐一天”了。
在调研表中,专门设置了一个关于阅读时长的调查,即“你一周总共多长时间在阅读?”
选项一共为四个:2小时以下、2小时至10小时、10小时至20小时与20小时以上。之所以没有设置具体每天的阅读时间,是因为有一些派出部门的公务员他们需在不同的时间从事巡逻、稽查等外出工作,所以以“周”为单位,更显得客观具体。
其中,选择“2小时以下”的有142人,占样本总量的13.23%;2小时至10小时的有498人,占样本总量的46.41%,10至20小时的有401人,占到样本总量的37.37%,20小时以上的为32人,仅为样本总量的2.99%。(见图3)这个统计结果远远高于国内人均阅读时间的总量,可以这样说,公务员群体亦是图书阅读的主力军——但是他们对于电脑阅读的青睐与依赖,促使他们不大可能成为纸质图书购买的最强主力军。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