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工作室 讯:
再高明的出版商和作者也很难说清楚什么样的书一定就能畅销,但清华大学出版社第五事业部经管事业部主任张立红的看法还是有一定代表性。她说,她曾经总结畅销书的三大定律,其中一条就是“谁能点燃非理性消费谁就能畅销”,“如果做到路人皆知,臭豆腐照样有人吃”,比如已被批判的张悟本。而“郞咸平说”系列图书的相对热销,作者的高出镜率和讲座培训起到了很大的营销宣传作用,但一般财经书要做到让人知道的成本还是较高。她还认为,差异化也是解决是否畅销的一个命门。财经知识获取的途径非常广,微博、博客即时消息等新媒体以及财经媒体都相对更具优势,“我们不能用自己的弱势去竞争,这就需要把差异化做到位。比如清华社的《第N种危机》就进行了这方面的尝试和努力,花重金购买漫画以有别于网络连载,对销量已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张立红如是说。她还表示,在百家争鸣和百花齐放的时代,“争议”也会产生销量,对于比较“激进”的出版社来讲也不妨一试,或许也有新的突破。
陈晓晖认为,财经书本身还是有一定的门槛的,如果要做到超级畅销财经书,其读者群势必要扩大好多倍,这也就要求其选题内容的外延有相应扩张。比如他们最近引进的《干法》一书,就带有一定的励志性质,一个月就销售5万册,在当前市场还是值得欣慰的。此外,他认为,现在的引进版财经书,已经过了翻译过来即可的阶段,与本土版一样需要精心策划,在呈现形式、组织架构以及叙述方式都需要进行改装到位,这对传统出版社的策划编辑能力也将是一大挑战。
[1]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