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微信,请扫二维码
 您现在的位置: 北京冰河图书工作室 >> 联系我们 >> 【出版资源】 >> 【综合资讯】 >> 正文

产业重组模式渐显成效待估

[ 来源:佚名    点击数:857    时间:2010/5/30    编辑:冰河 ]
冰河文化图书策划业务介绍 冰河文化编辑组稿业务介绍 冰河文化加工修订业务介绍 冰河文化图书插画业务介绍 冰河文化个人出书业务介绍

 

 

图书工作室 讯:

产业重组模式渐显成效待估
■商报实习记者 及  烁
  在文化体制改革逐步深入和集团化建设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重组成为近两年出版业发展中的关键词,不少出版企业为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大胆探索跨地区、跨行业的资本重组与资源整合,掀起了新一轮的产业洗牌。
 
重组模式渐趋多元
  继2007年12月江西省出版集团对中国和平出版社重组,开新闻出版业跨区域重组的先河之后,各出版集团纷纷加快步伐。2009年,随着新闻出版总署《关于进一步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发布,出版业以其为方向,深入推进重组进程,模式也渐为清晰。
  按市场主体划分,首先主体所处地域各不相同,因此模式分为:一、中央出版企业对地方出版单位,如2009年12月,中国出版集团以51%控股权与黄河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进行联合重组。二、地方出版单位对中央部委社的重组,如江西省出版集团,看好宋庆龄基金会在国际民间外交、社会公益等领域优势,以80%的资本绝对控股,实现对和平出版社的重组;2009年4月吉林出版集团以51%的股份控股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在京成立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金3350万;2010年3月,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控股中国文联出版社与大众文艺出版社,公司董事长王亚非希望藉此推动安徽出版由二线城市实现向出版、人才、科技中心北京的跳跃;还有目前已达成合作意向的,如辽宁出版集团对民主与建设出版社的重组也属于该类。三、地方对地方的联合重组,比如2009年12月,四川新华文轩出资9800万元与海南出版社实现合作,成立海南出版社有限公司,双方各占50%权益;2009年6月,天津出版总社、内蒙古新华发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方联合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三者以资本运作方式进行联合。
  其次,市场主体所有制性质各不相同,因此存在国有资本与民营资本之间的并购、重组。早在2008年,辽宁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所属子公司万卷出版公司就与国内知名出版策划人路金波、李克等分别合资成立了辽宁万榕书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和智品书业有限公司;2008年10月,安徽出版集团投资3000万元收购北京弘文馆部分股份,弘文馆投入500万元,新公司注册资本将达3500万元;2009年4月,凤凰出版集团旗下江苏人民出版社与北京共和联动图书有限公司进行战略合作,双方注入1亿元资金成立北京凤凰联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等等,国有与民营在竞争中逐步进入融合时代。
  按产业链来划分,既有整合出版业上、下游资源进行的重组,如2007年11月深圳海天出版社与深圳发行集团合并重组成立深圳出版发行集团;2008年5月江苏新华发行集团与海南新华发行集团共同出资组建海南凤凰新华发行有限责任公司。又有产业链相近的出版单位跨地域、跨系统组建专业出版集团,如中国卫生出版集团、中国科技出版集团等的筹备组建。
  按系统划分,同一系统内的出版单位为实现市场、资源、资本等各方面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进行合并重组,如2009年10月,国家质检总局旗下的原中国标准出版社和中国计量出版社合并,重组为中国质检出版社;2010年4月,国土资源部所属的地质出版社与中国大地出版社正式合并重组为中国大地出版社(地质出版社)。此外,记者获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旗下的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和中国人事出版社目前已实现合并,重组后的管理方案也在积极筹备中,财政部下属的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和经济科学出版社也早在酝酿合并成立财经类出版集团;由人民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等组建的中国教育出版集团也在紧锣密鼓进行中。
 
重组效益最大化是根本
  采访中记者深切地感受到,在中央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力度加大和出版单位做大做强的内在需要两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从中央到地方的出版企业,寻求重组机会的热情呈持续高涨之势。令人欣喜的是,与前一阶段各方一拥而上抢资源,甚至头脑发热“急于圈地”的情况相比,部分出版企业在积极运作的同时,渐渐冷静下来。一位出版集团负责人告诉记者,近一年来与多家部委出版社有过接触,其中一些已经进入到实质性的谈判阶段,有的出版社甚至没有任何附加条件“以身相许”,“我们绝不会为了重组而重组。部委社情况千差万别,没有深入细致的了解就盲目‘谈婚论嫁’,如果过日子的观念不一致,磨合不到位,‘白捡的媳妇’就会变成‘烫手的山芋’,甚至是沉重的包袱,到时候想‘离婚’都不容易。”这句玩笑话,恰是不少出版单位真实的想法。
  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联姻范例中不乏“乱点鸳鸯谱”的现象,迫于主管部门的“压力”,有的单位在重组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片面性,没有完全了解被收购方的历史背景、产品特色、市场定位、品牌构造等具体情况,重组后出现了诸多不融合,并未带来预想的互惠互利、效益最大化。有业外专家评价,“在文化产业领域实现跨地区、跨行业兼并重组并非易事,新闻出版业的兼并重组大都是靠行政手段实现合并,兼并重组不是简单的签署合作协议,投入资金,工商、税务备案,而是要真正实现资本运作与发展”。
  重组后比较成功的案例当属海南凤凰新华发行有限公司,据海南凤凰新华发行公司总经理温毅介绍,在一年的合作发展中,海南凤凰收获的不仅是资金,还有先进的经营理念与管理机制、丰富的进货渠道和现代化的配送网络等,以及由此带来的业绩增长。重组后,在经营方面,海南凤凰新华发行公司不再拘泥于单一的图书经营,而是着力拓展音像制品、文化用品和数码产品市场,在探索多元经营的发展道路上取得了成效;在发展思路上开拓视野,跳出图书市场抓资本市场,在购置土地、盘活门店增加物业收入、投资房地产等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效果显著;在管理上,进一步完善连锁经营体系,实现标识、采购、配送、结算、信息、管理等“六个统一”,移植江苏省新华书店集团销售门店的管理做法,促进各门店管理的规范化、精细化、高效化。
  重组后的海南凤凰新华公司2008年销售总额比上年增长10%以上,净利润同比增长70.83%,其中18家子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136.74%,2009年1至5月份,销售额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33.72%。
  此外,中国出版集团与黄河出版传媒集团重组不到半年时间,各项工作已经快速推进,2010年4月,双方签署部分具体合作协议,中国出版集团旗下人民文学出版社与黄河出版传媒集团旗下宁夏人民出版社共同投资组建人民文学出版社有限公司西北分公司;中华书局与黄河出版传媒集团共同组建中华书局《中华活页文选》杂志社宁夏工作总站;现代教育出版社与宁夏人民教育

版社联合组建 “现代教育出版社宁夏分社”,此外,还签订了联合创办《教育周刊》杂志的协议。双方旨在互相借势,通过实质性的管理与合作,实现品牌、资源等各方面的联合,实现利益双收。

  吉林出版集团与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的重组是地方出版集团重组中央出版单位比较成功的案例。总经理刘丛星提到管理上的几项突破:“首先,产品与经营战略上定位为对经管、励志培训等图书板块进行开拓,两大板块市场占有率迅速攀升,跻身前十,印证了重组的成功;其次,在组织架构上形成了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等现代企业制度,打破了传统的行政出资人制度,更大程度发挥股东会、董事会在产品开发、市场运行的主体性;最后,在人力资本管控上,公司实行定岗定位、定期考核、竞聘上岗,既没有行政任命,岗位设置也不以行政级别区分,薪酬也相应地调整为岗位与绩效薪酬相结合,彻底改变了旧体制下的用人机制,为人才的发展创造了广阔的空间。”
  江西省出版集团对于和平出版社的未来发展有着清晰的思路,正因如此,记者了解到,重组后的中国和平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第一年就实现销售收入6000万元,同比增长70%。
  采访中记者发现,相比国有与国有之间合作的“渐入佳境”,国有资本与民营资本的融合,除长江出版传媒集团与海豚传媒重组效益显著等少数个案外,目前大都处于磨合期。由于管理、企业文化、运营机制上存在诸多差异,使得一些国有与民营的融合出现了各种矛盾隐忧,如2009年,著名书业策划人汪俊在2008年与北方出版传媒牵手后又“改嫁”中南出版传媒。
事实上,每一个重组案例都有其特殊性,每一个出版集团或者出版社选择兼并重组方式和机构时都会考虑到自身实际和利益需求,因此,如何实现利益最大化并非只有一种模式,重组后如何实施有效管理才是根本。
 
从重组到重生任重道远
  兼并重组是企业壮大的重要举措,是提高行业集中度的通道,重组往往带来重生,业外已经有许多成功的范例,如武钢与鄂钢的重组。然而,在出版业,多数出版集团本身即是靠行政手段合并而成的,转企改制也仅仅是挂上了股份制公司的牌子,在此背景下,将重组向纵深推进,真正产生“化学反应”,难度可想而知。
  采访中,不少业内人士谈到,尽管国家不断出台鼓励、支持政策,但这些政策更多的是框架性指导意见,银河证券分析师就指出,《关于进一步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以及《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中没有涉及具体政策,如跨区域整合中如何减少地方保护主义,如何协调中央和地方的管理权限,如何放开社会资本并在制度上保障他们的利益,如何减少上市公司和拟上市公司的关联交易等均缺乏明确的政策指引。
  放眼国际市场,出版业兼并重组已是常态,从传媒大亨默多克斥巨资收购道琼斯集团,到汤姆森集团并购路透集团,无一不是为了强化核心竞争力,赢得更多客户关系,而未来出版传媒业兼并重组的三大方向正是拓展新市场、扩大市场占有率、加大国际出版。
  对中国出版业而言,国家鼓励跨行业、跨地区兼并重组旨在培养大型出版集团以应对国际市场竞争,兼并重组尚处于“摸着石头过河”阶段,多数是强者与弱者的重组,要形成有国际竞争力的出版集团,真正的方向应该是强强联合,如2008年9月中国出版集团与山东出版集团达成合作协议,双方采用股权平等(等值)置换的方式,相互参股对方改制和重组的股份公司,承诺为对方在股份公司股改和资产重组方案设计时,预留一亿股权额度。兼并、联合、收购、重组也只能算构建企业主体的第一步,未来在新市场上的拓展、增强在国际出版市场上的竞争力等都是下一阶段需要考虑的问题。
  此前有专家分析指出,尽管出版行业利润率趋于下降,但产业规模将持续增长,出版业在未来两年将成为资本市场关注的新热点,资本运作将成为推动出版业做大做强的必经之路

[1]

  • 上一篇文章: 世博图书世博园内难觅踪影

  • 下一篇文章: “袁腾飞事件”:印数与版税之争的背后
  • 策划组稿业务介绍】【设计制作业务介绍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读了这些书,谁都能写好今年…[3464]
  • 2019年“扫黄打非”十大案件…[6759]
  • 2019阅文女频年度好书榜日前…[16486]
  • 2019图书市场报告发布:新书…[2754]
  • 北京阅读季:北京阅读空间漫…[6473]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企业出书案例展示:《员工培…[10261]
  • 企业出书案例展示:《华夏银…[9163]
  • 本公司企业出书业务介绍[63844]
  • 科普类读物插画选登(单色灰度…[10886]
  • 健康科普类读物内文插画2[10818]
  •  
     相 关 文 章
  • 中青布鲁姆斯伯里公司成立 首…[1768]
  • 3小时订单破千万!2020浙江省…[1638]
  • 培养阅读力是塑造孩子学习力…[1880]
  • 中少总社“父母学习计划”燕…[1621]
  • 2020年10月中国青年阅读指数…[1656]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2020 北京汉图图书公司        站长:冰河        页面执行时间:296.8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