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工作室 讯:
和编印大部丛书相伴而来的,就是将大批古书重加影印。影印旧书的计划,十年前已经发生,如北京政府时代,当局曾与商务印书馆商印四库全书,便是一个例子。而上海出版界中,亦颇有将卷帙单简的木版旧书,拿来影印发售,不过都是些单行本罢了。近年商务印书馆于搜罗各种善本,影印四部丛刊及续编之后,又影印百衲本二十四史及各省通志,并接受中央图书馆筹备处的计议,影印四库全书珍本。而中华书局亦影印古今图书集成,最近开明书店又影印二十五史。这种将大批古书影印发售,在我国出版界诚属创举,工作的繁重,自然不用说了。影印古书的计划,酝酿多年,何以现在各出版家一一实现。其一,因为感觉民族的生存与发展,端赖以固有的文化为基础,我国的旧书便是我国固有的文化的结晶。近年我国所藏古籍,善本散佚颇多,并且有多种流入外国。如果不将这些重要的国粹,加以影印,使广流传,将来国粹书籍,必至愈为减少。为振兴固有文化起见,这种有价值的古书,万不能听其自然湮没下去,使国人将来永远不会认识固有的文化。其二,因为图书馆运动发生,各地的重要图书馆,必须置备旧书,以供学者的参考,为供应图书馆的需要,不得不将旧书影印,藉便分配于各图书馆。其三,因为新文化运动发生,学者一方面固然努力介绍西洋文化,而一方面又感觉我国固有学术,大半零乱无序,都想把国学整理成一个系统,使国人对于国学有充分的认识与了解。可是我国的旧书搜集颇为不易,有的固然可以购得,有的往往出重价亦不易求,有的图书馆可以借阅,有的图书馆亦不备。研究学问的人,真是困难万分。现在各出版家影印的旧书,售价比较原本,贵贱相差悬殊,无论私人或图书馆,都可以廉价购置,并且有些出钱买不到的书,亦有不少种可以购得了。这样一来研究国学的人,既然节省大量的金钱,又节省许多无谓的搜求旧书时间,就是那有志求学,无力购书的人,亦可向图书馆借阅,其便利与经济,比较从前,真是不可同日而语。所以各出版家影印旧书,说是负有(一)保存国粹,(二)传播文化,(三)便利学者三大使命,实非过誉。
四、一二八以后的商务印书馆
甲 旧事的回忆
商务印书馆是我国新式出版业中最大组织,她对于我国文化上的贡献,在各出版业中,亦最大。前年一二八事变发生,该馆数十年的基业,毁于一旦。该馆同人,痛惜历年成绩的丧失,深慨传播文化事业的中断,秉百折不挠的精神,殚心尽力,总算把这个伟大的出版机关,从垂死当中救醒过来。一二八之难,可说是我国出版业的浩劫,为我国出版业历史中重要的一页。因此在讲我国出版业情况的当中,不得不把商务印书馆从开办到一二八,从一二八到复兴,来整个的叙述一下。
商务印书馆是前清光绪二十三年开办的,正当甲午我国战败,清室变法图强的时候。初开办时,股本仅四千元,开办人为夏瑞芳、鲍咸昌等,地点在上海江西路。那时候只不过备了几架印刷机,规模甚小。第二年就迁移到北京路,并添购机器,范围比较扩大。到光绪二十九年,就在北福建路设印刷所,在唐家巷设编译所,在棋盘街设发行所。这样一来,总算粗具规模。
上海宝山路的总厂是光绪三十年建设的。自建了这总厂,规模乃更为宏大。内容包括总务处、编译所、印刷所,还办了一所尚公小学,共占地有八十多亩。棋盘街的发行所,后来感觉不够用,乃至同一地点建设新发行所。这时的资本,已扩充到五百万元。历任的经理如夏瑞芳、鲍咸昌、王云五诸氏都先后到外国考察,以谋事业的改进,于是设备日渐充实,营业亦愈加发展。总计该馆,从成立到现在对于社会的重要贡献,有下列的几种:
(一)供给教本 自清季废除科举,开设学堂以来,商务对于适应新教育的教材供给,始终努力不懈。就学校课本而论,前清兴办学堂时候有最新教科书,民国成立后有共和国教科书及民国新教科书,国语运动兴起的时候有新法教科书,学制改革的时候有新学制教科书,国民革命成功的时候有新时代教科书,国民政府颁布课程标准后,有基本教科书,最近又出复兴教科书。所出的教本,没有不是适应潮流,风行全国。
(二)刊行中外名著 近年我国文化的变动,可算异常剧烈,思想界的理论,亦异常复杂。商务在此当中,认识出版事业是与文化有甚大的关系,所以把方针确定,一面竭力发扬我国固有的文化,一面努力介绍欧美各国的文化。在发扬我国固有文化方面所努力的结果,则有许多重要本国书籍的刊行,例如四部丛刊、续古逸丛书、百衲本二十四史、以及关于艺术方面的著作如石渠宝鉴、西清续鉴等。在介绍欧美文化方面所努力的成绩,则有许多关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著作和译本的印行,其中除了归入丛书的以外,印行单行本的书籍,不胜枚举。只就丛书的种类来说,已不下七八十种。其中卷帙最巨的就是近年王云五氏主编的万有文库。关于专作参考用的书籍有各种字典辞典,中西文及各种科学均备,更足应付我国学术界的需要。关于定期刊物方面有东方杂志等十种风行全国。
(三)举办实际教育事业 在我国出版业中,把出版书籍工作的剩余力量用在实际教育事业方面,最有成绩的就是商务印书馆。初创办时的情形姑且不说,只就近二十年来的成绩来看,就有(一)由涵芬楼扩充而成的东方图书馆,(二)培植同人子弟的尚公小学及幼稚园和(三)使全国学生可由通信获得知识的各科函授学校。
从开办以来,商务就差不多没有一天不是努力发展事业。在一二八以前的几年,馆内的设备,已臻完善。只就印刷机器而论,重要的印刷机如滚筒机、米利机、胶板机、大号自动装订机、自动切书机、照相机等,总数达一千二百多架。在远东方面的出版业中,商务的设备,可说唯一无二。
现在再来说一说商务的一个藏书机关东方图书馆。这个图书馆,在我国境内,可说是数一数二的,而从书籍的质量上看,恐怕要算最为完备。因为国内许多重要的图书馆所藏的书,固然有内容的价值比东方图书馆高出百倍的,可是要像这样藏书的种类繁多,不论中西学术图书,都备有相当分量,供普通阅览研究的图书馆,在国内还找不出第二家。前年一二八之后,竟随商务厂屋,同归于尽,真是我国文化上一个极大的损失。现在且把东方图书馆的情况说一说。
当商务的宝山路厂屋落成的时候,张元济氏就着手筹备图书馆的建设,搜有会稽徐氏、长洲蒋氏、太仓顾氏各家散出藏书,以供编辑上的参考。这就是涵芬楼的起源。后来又购得清宗室盛氏、丰顺丁氏、江阴缪氏诸家藏书,此后又经历年搜集,并购有欧美及日本名家著作及馆中历年出版的书籍。这样的历年增加书籍,实际上已具有图书馆的规模,所藏的中外图书已有数十万册。
涵芬楼藏书既多,该馆为促进文化发达起见,乃决意建设公开的图书馆以供众览,遂于民国十三年,在总厂对面建造一座五层大厦,把涵芬楼所藏图书移入陈列,定名为东方图书馆。馆中所藏图书,可分以下数项说明:(一)普通中西文书籍与图表。据民国二十年馆中统计,所藏普通本国文书籍有二十六万八千余册,外国文书籍有八万余册。凡古今中外各科学术上必需的参考书籍,无不大致粗备。图表照片有五千余种,其中颇多希世之品。(二)善本书及方志。该馆所藏善本书,就经史子集四部来说,总数约有三千七百多种,三万五千多册,俱系宋元明版,及抄本,批校本稿本。方志部分所藏有的,总计有二十二省,二千六百余种,二万五千多册,内中有一百四十余册是元明本。(三)中外杂志报章。馆中所藏中外报章杂志,为数甚多,重要刊物,十九都备有全份,其中有好些是已经绝版而不可得的。
统计馆中所藏图书,总数约有四十六万三千零八十三册之多,在我国各地图书馆中,可算藏书最丰富的图书馆了。从民国十五年起,乃公开的任人阅览。普通民众因此得着一个经济的便利的读书场所,研究学术的专家,也因此获得一个搜求参考材料的宝库。
不幸,这个全国唯一的文化机关,竟随着九一八以后的一二八事变,成为瓦砾之场了。自被毁以后,中外人士,莫不痛惜,发表愤激和公正的言论。到三月中旬,商务当局,依据实情,造成全部损失统计,总计总厂编译所及东方图书馆的损失,共有一千六百三十三万零五百零四元之谱。
商务遭受了这番祸害,不仅财力无法维持,职工亦无从工作。可是商务的当局在这个时候,立刻把前题认识清楚,认定了商务印书馆是中国最重要的文化机关,是传播文化的干线,是有数十年历史而为全国人民所信赖的组织。这个机关三十多年来对于文化教育的贡献,实为至大,如果一旦消灭,必陷读书界于饥馑,为各方面利益计,实有复兴的必要。因此,就把复兴商务的责任,担负起来,一面将上海总馆,暂停营业,一面筹备复兴,在筹备复兴的当口,经过了种种的困难,多方的挣扎,终于二十一年八月一日恢复营业。
乙 复业的奋斗
商务遭难以后,为谋复业使重新适应各方面的需要起见,就实行两种积极的工作。第一,因为上海总栈全毁,供给断绝,乃就发行所及各地分馆所存少数书籍,从事合理化的调剂,使各分馆在紧缩状态下维持营业。第二,因为出版业的最重要营业时期,就是春秋两季的开学时期。商务出版的教科书参考书范围极广,差不多全国学校用书,大部份依赖商务的供给。如果在开学的时候不能供应图书,教育界必感觉书籍缺乏。因此,乃决意利用香港和北平两厂,从事大规模的生产,使可应付秋季开学的需要。当时香港和北平两厂的机器和添购的机器,比诸从前所有不过十分之一,表面看来,是很难担负印刷秋季用书的。可是该馆同人本着尽物力和人力的原则,详细计划,并由重要职员,分驻平港督促进行,果然到八月,总馆复业和各分馆继续秋季开学营业的时候,出书数量,竟和原议没有多大出入。
以上所说是复兴筹备的经过,现在再说复兴以后的努力与成绩。商务历来主持的人就认识商务印书馆是一个出版家,不是纯粹的印刷家,深知编辑计划关系出版家很为重大。印刷上的生产能力,虽日渐增长,如果没有编辑的计划,结果还是不能成为出版家的。在三十七年以前,商务实际上只是一个印刷家,自从张元济氏高梦旦氏组织编译所,编辑最新教科书以适应当时新教育的需要,商务的地位,终由印刷家进为出版家。后来复经王云五氏的主持,陆续印行学校课本与重要书籍,地位乃随着编辑计划的进步而日渐隆重。自一二八后,生产工具大多毁灭。八月初虽然复业,因为要补充原有生产品以应付教育上的需要,大部份生产工作,自然须用在重印被毁各书上面。可是,出版家的职责,是应该不断的将新著作供献于社会,所以复兴以后,除重印被毁各书外,并保留一部分力量印行新出版物。自复业后第四个月(即十一月一日)起,宣布每日出版新书一种的计划,并恢复东方杂志、英语周刊、儿童世界、儿童画报四种定期出版物的刊行(按本年九月教育亦已复刊)。在宣布这个计划之后,更进行其他几种计划。现在举其要者如左:
(一)按照新课程标准编印一套比较完善的复兴中小学教科书。这套书连同教学法教本等共有三百多册,已于去年秋季开学以前完全出版,使实行新课程标准的全国中小学学校都能如期获得相当教育工具。
(二)编印大学丛书以为提高我国学术促进革新运动的一种帮助。经与全国著名大学校及学术团体合作,组织大学丛书委员会,草拟大学校各学院必修的科目,再分别缓急先后,拟定于五年内编印第一期大学用书二百种。此在我国尚属创举。各大学及各学术团体,都很表同情,并给与甚大的帮助,到现在不过一年多,已经出版了大学丛书一百余种。
(三)编印小学生文库及幼童文库为全国儿童增进自动读书的机会而为自动教育之倡导。小学生文库第一集共有五百册。幼童文库第一集共有二百册。这种办法对于儿童读物的贫乏,实有不少的补助。又因为儿童有求知的渴望而无辨别的能力,多读好书便生良好的观念,多读无益的书,便会终身受其不良的影响。所以小学生文库和幼童文库除了充分的注重量的供给以外,对于质的选择,更为特别慎重。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