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工作室 讯:
八、阅读风气
宋朝形成了全国性的阅读空间与阅读风气。兹举几例,以见一斑。宋太宗自言“他无所爱,但喜读书。”[11]《太平御览》编成后,他以“朕性喜读书,开卷有益,不为劳也。此书千卷,朕欲一年读遍,因思学者读万卷书亦不为劳尔。”[12]的意志和决心兑现了他的诺言。宋真宗更是亲笔写了一首劝学与读书的千年传颂的诗歌《励学篇》:[13]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有女颜如玉。
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这首诗成为了宋朝乃至后代多少读书人的座右铭乃至麻醉剂。
宋朝女子读书也很普遍。除了李清照这样的高级女知识分子外(李清照读书、研究的具体情况见其《〈金石录〉后序》一文),一般女子读书亦很常见。一只宋代三彩瓷枕上,所绘正是一幅宋代女子读书的情景图:几抹柳荫下,一位女子斜倚卧榻之上,正在十分恬然地捧读一本书……这是对宋朝一般女性读书的一幅典型的写照。[14]
南宋时人作诗形容学校之多与城市(镇)的读书状况云:“学校未尝虚里巷”、“城里人家半读书”。[15]
宋朝形成的社会阅读空间与阅读风气,表明其社会阅读率普遍高于前代——这与宋朝书籍的生产与消费是成正比关系的。
上述八个方面以综合的方式共同作用,从而促进了宋朝书籍生产、销售与消费的立体式繁荣——形成了宋朝一道灿烂的文化景观。当然,书籍生产、销售与消费的发达,同时也生产并塑造了上述八个方面的价值与意义主体。
参考文献
[1][宋]欧阳修. 欧阳修全集. 中华书局,2001:1706.
[2][宋]李焘.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十五. 中华书局,1992:571.
[3][宋]程俱撰、张富祥校证:麟台故事校证. 中华书局,2000:253~254.
[4][宋]王明清. 挥麈录. 中华书局,1964:10.
[5]杨渭生. 宋代文化新观察. 河北大学出版社,2008:165~166.
[6][宋]耐得翁. 都城纪胜·三教外地∥王民信. 西湖老人繁胜录三种. 台北,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印行,1982:92~9.
[7]刘子健. 略论宋代地方官学和私学的消长∥国立编译馆. 宋史研究集:第4辑. 台北:国立编译馆出版,1970:201、189.
[8][英]李约瑟. 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一卷.科学出版社,1975:287.
[9][美]亨利·查尔斯·李亚.基督教中圣职人员的独身史:第二卷.伦敦,1907:31.见[加]伊尼斯著,何道宽译. 帝国与传播.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181.
[10]李春棠.坊墙倒塌以后——宋代城市生活长卷.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4~7.
[11][宋]李焘.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十二. 中华书局,1992:713.
[12][宋]李焘.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十四. 中华书局,1992:559.
[13][明]高拱. 本语:卷六. 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
[14]苏振申总编校. 王德毅编撰. 中国历史图说(八)宋代:图332陶枕上的美女. 台北:新新文化出版社有限公司印行,1980:233.
[15][宋]梁克家. 淳熙三山志//宋元地方志丛书续编:下. 台北:大化书局,1991:1287.
(本文作者单位: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