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工作室 讯:
■商报记者 江筱湖 2010年2月21日,人民网微博传来爆炸式新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人民网开通了自己的微博。这边才一听到未经确定的消息,那边网友已经撒腿跑去人民网“围观”,短短数小时,“胡锦涛微博”粉丝数量过万。尽管随后人民网方面表示:这是2008年6月20日胡锦涛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与网友交流时留下的账号,在近日人民网微博上线后,自动转为了微博账号,但网友依然热情不减。2月22日一上网,又有很多人涌向人民网注册微博,人数过多几乎造成网络瘫痪。有网友笑称:“胡锦涛主席给人民网的微博做了个大广告。”虽为笑谈,也反映了一个事实:各网站对新生的交流平台“微博客”,竞争十分激烈,看点颇多。国内最早的微博网站饭否近日复出,嘀咕、同学网等依然活跃,门户网站做微博起自新浪,随后腾讯、网易、搜狐纷纷开始试推自己的微博,如今连人民网也加入进来,“微博”一时成为大热话题。 在目前最热闹的新浪微博上,有IT业人士就对出版人士“发牢骚”说:“平台是我们搭建的,怎么现在反而到处都是你们的人了?”的确,相对“落后”的出版业对微博的迅速接受和利用却表现出色。 首先在名人中出版业或与出版有关的人士占了相当大比例。万圣刘苏里,万榕路金波,盛大文学侯小强,社科社谢寿光,江苏文艺社黄小初,读图蒋一谈,评论家解玺璋、张颐武,作家北村、哲夫Q、李西闽、崔曼莉以及出版人黎波、沈浩波、侯开、吴又等等,都早就开了自己的“围脖”,其中好几位还不断登上达人榜,加深着普通网友对出版业的认识和关注。盛大文学团队在新浪微博上更是十分抢眼,旗下有王小山、张恩超等大将,盛大的很多新闻都藉由这个平台第一时间发布。 除了自己与所带领团队在微博频繁活动外,出版人还利用平台做有效推广。2009年畅销的《我们台湾这些年》,就由读客文化在微博上做得风生水起。此前该书的原帖已在天涯大热,读客的闫超、刘按等又不断在微博推动,随着或自发或通过读客的赠书,加之图书本身深具话题性,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对这本书的讨论中来,不断有人发表微博表达对这本书的感受,该书随之不断升温,而一旦有媒体报道或者正面消息,读客人都会立刻通过微博广而告之,营销雪球越滚越大,让该书成为当之无愧的微博推广第一书。《我们台湾这些年》抢占先机之后,各家出版商都开始认识到微博阵地的价值,悦读纪、华文天下、聚石文华、蝴蝶季等公司纷纷开通自己的官方微博,推广图书。 人民文学出版社旗下的《中华文学选刊》杂志,应该是最早关注到微博且迅速介入的一本文学期刊。他们先是推出“微博精选”栏目,遴选张颐武、姚晨、赵薇等人微博,随后召开研讨会并推出微博专题。这本创刊17年的文学期刊,借助新媒体平台又一次宣传推广了自己。此外,记者看到,还出现了因微博而产生的小说《围脖时期的爱情》,随后有人“跟风”创作《围脖内外》,新平台新语体的产生,出现了新的特色作品。 著名出版人黄集伟在某报的专栏里这样描写微博:“即时分享,短小精悍,将繁复与海量信息装入140个汉字迷你容器,语言伎俩乃至思辨萃取力被提升至空前高度。转述某条新闻、宣示某种心态、传播八卦乃至痛扁雷人雷事,数字受限的语录体写作成为‘推语文’(编辑注:推即推特,指国外的第一个微博网站推特)必选文本。‘最好的演讲如同超短裙,越短越好’,林语堂的话挪来比拟推语文,很合适。” 对出版业人士来说,微博现在是最新最时尚的个人思想发布平台、公司品牌维护平台、图书营销推广平台,而更重要的是,微博所可能带来的是新的“语言伎俩乃至思辨萃取能力”,其很可能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乃至慢慢改变人们的阅读和创作风格,进而成为新的畅销文本的发源地。 在新浪微博方兴未艾之际,搜狐、腾讯、网易、人民等网站的微博呼之欲出,微博的生命力比人们想象中更要强大,已经取得先机的出版业,或许可以多多思考,从中发现更多的机会为己所用。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