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工作室 讯:
来源 :新京报 姜妍
2009年年底,一些出版社纷纷试水网上书店,备受关注的网上书店对实体书店侵蚀再次引起关注。昨日,记者了解到,已经有很多出版社明显感觉到了网络书店销售的比重越来越高,也有出版社称,愿意找机会直接尝试网络销售。而经记者调查,网上书店在近年来的增长趋势,远远超过了传统书店,业内人士认为,传统书店需要转型以应对网络的压力。
出版社试水网店
上海文化出版社率先在淘宝网上开了一家网店,而负责管理网店的是该社一位员工。这位员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网络售书,出版社可以多获利一至二成,且无须缴纳店租与运费,实在是很划算。
有类似想法的不止一家,《读库》主编老六一直都通过自己的网站销售自己的图书产品,而上海世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负责人陈垦则告诉记者,自己一直很想尝试直接运作图书的网络销售,但是现在精力不够。即使是作家出版社这样的老牌出版社亦看好此块市场,作家社发行部盖经理就透露,该社也有想自己做网店的打算,只是限于物流、人力多等因素,未能马上付诸实施。
网上书店大幅度扩张
出版界纷纷瞄准网络市场,网上书店的销售业绩又如何呢?
作家社发行部盖经理说,去年当当销售作家社的图书增长达到了150%,“这是多大的一个量,实体书店不可能达到的,实体书店也就增长10%-20%。”盖经理认为,购书者已经越来越习惯于网络购买的模式,以后这个数据肯定还要增长。
在采访中,很多出版界人士提到网上书店图书销售类型也在扩张。浙江少儿出版社叶薇告诉记者,图画书、亲子类都是网络上的热销图书,但在实体书店表现一般,因为一般的年轻父母白领以上的消费群体比较习惯网络购物,经常在论坛上看看,也带动了网店热销。
作为网络书店的头两名,当当和卓越的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都明确告知,其图书销售码洋环比都在增长。
当当网的许琳说,去年当当的全国图书销售超过了20亿码洋(图书出版发行部门指全部图书定价的总额),增长达到150%。而此前,当当网联合总裁之一李国庆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当当网目前年销售额达到22亿-24亿元,占据整个中国图书市场10%-15%的份额,今年将达40亿元。
实体书店面临生存压力
对于网络书店和出版社企图直接开网店的来势汹汹,中关村图书大厦营销策划部经理刘艳坦言,网络书店对传统书店的影响可能会有,但是毕竟读者只有在实体书店中才能看到、感受到图书的全貌,这是传统书店不能替代的优势。具体到中关村图书大厦自身的销售,她说去年该店销售任务完成得很好,销售码洋有所增长。
对于部分出版社直接开设网络书店的行动,不论是网络书店还是实体书店都认为目前来看至少影响不大。卓越网相关负责人称,这种现象目前还不普遍,所以很难看出有什么影响。刘艳也表示,图书大厦是全品种经营,比起出版社直接的网络书店有优势。
单向街书店的经理王燕安说自己明显感觉到了网络书店对实体书店的压力,“好多读者到我们这儿来抄单子,然后回去在网上买书。我一般看到这样的就给人家提供一张纸和一支笔。这也就是为什么单向街一定要咖啡店,不可能光指着卖书挣钱啊。”王燕安强调图书只是他们的一个产品,最主要的是单向街提供一个空间,让文艺青年们聚集起来,可能收获一本书、一个朋友、一件有意思的事或者一支好看的笔。而对于出版社直接开淘宝店的做法,王燕安说这样做等于绕开了渠道,是不太厚道的,要么就专心做内容,要么就专心做渠道。“但是人家爱做就做呗,每个人都有权利挣钱啊。”
■ 链接
读者 更偏向网络购书
在实体书店与网络书店中,读者偏向何方呢?
记者采访了在一家外企公司的读者小魏,她告诉记者,自己购书目前还是网店和实体书店都会选择。“网络书店的价格优势很明显,但是在实体书店里才会真正体会到把书拿到手里的感觉。”
读者甄世宇说,自己还是倾向于网络买书,因为查询方便,在线支付,送货上门,省去很多时间。而逛实体书店主要是注重感受,不是为了买书。“实体书店如果要想生存下去,除非让客户有非常好的体验感觉,体验很重要。比如麦当劳和汉堡王,卖的都是汉堡,甚至汉堡王的味道可能更好一些,但是麦当劳很成功,因为麦当劳的装饰、包括音乐等,给人的是欢乐、幸福、家人团聚、暖洋洋的感觉。”
甄世宇说,她曾经看过一个几米的电影《地下铁》,讲的是一个男孩在台北诚品书店里写贺卡,后来贺卡被天使掉包,于是成就奇特恋情,这让她觉得诚品书店是很美好的,如果有机会去台北,也会愿意去诚品里坐坐,说不定能遇见天使。
业内人士 地面店应转型
对于网上书店的急剧膨胀,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书店行业业内人士则表示,网络书店对实体书店的市场份额侵占未来只会越来越严重,作为实体书店如果想要站稳脚,就一定要逐渐转为复合式经营。台湾的诚品书店是非常明显的例子,而在大陆,光合作用一直也在努力向这方面转变。卖书很难维持一家书店的运转,更多的盈利点一定是在与书有关的其他产品开发。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