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奖提名委员
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民营书业课题研究组组长
今年年初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在《关于进一步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中,第一次提出“非公有出版工作室”,民营作为一股“新兴出版生产力”在政府文件中得到认可。这对于多年奋斗的民营出版商而言,确实是一件值得欣慰的事。
由此,本届民营书业评选第一次把出版奖作为一个大项,并细分文学、教育、社科、少儿、财经、生活、科技、数字出版等板块。因为是第一次,所以评选也很注意承前启后。
对于多年来产品较为优秀、广得市场认可的中坚企业予以肯定,同时也注意举荐近年有独特运作理念的青年才俊。因为名额有限,许多优秀的公司不能尽举,但无论什么时候,读者的认可永远是最高的奖项。
民营书业的生存状态不可一概而论。与国有出版、发行的大而全、小而全相比,民营上游、下游都有更专业的细分。不同领域的民营书业生存状态是不一样的。
在教育出版板块,由于教材开发受限,民营主要集中在市场化教辅领域,如今已经强手林立,出版社退守系统教辅,民营教辅的整体实力大于国有。
在幼教教材领域,民营的产品约有一半以上的份额。现在一些教辅公司也在探索少儿出版、多媒体教学,甚至教材出版。
在少儿出版领域,民营也占有过半的市场份额。尤其在公版、低幼、绘本等板块有过人的表现。民营图书的制作、营销都很上乘。但原创不足,有待进一步努力。
民营可以说是大众财经市场的开拓者,目前无论是引进还是原创领域,都有几家很不错的有专业定位的公司。
在社科、文学领域,受数字出版和集团上市的挤压,民营公司面临的压力普遍较大,近年的合资合作案例也比较多,但这并不妨碍一些产品精湛和运作独到企业的脱颖而出。凡是与市场密切相关的领域,都是民营较有优势的领域,生活类便是如此,它们还开辟了传统渠道之外的商超售书系统。
如果说传统出版按教育、专业、大众三个板块来划分的话,民营公司在大众出版领域最为活跃,但大众出版难积累,市场起伏大,受外界影响较大。教育出版领域的民营公司多是教辅,产品相对低端,诚然有历史原因,但要持续发展,应有更长远的考虑。专业出版民营较弱,这是一个未来较有潜能的领域。在数字出版领域,活跃的身影几乎都是民营企业。尽管目前还没有很好的赢利模式,但它对人们的影响应该已经超过了传统出版。
因为种种原因,无论在管理还是产品上,民营公司都还比较脆弱,是一个成长中的企业类型。但经多年艰苦磨砺,如今这棵“竹笋”已经探出地面,它的生命力将是不可估量的。未来几年将是出版业的大变局,国有集团转企改制,数字出版日新月异。旧格局将破,新格局未立,此时,民营书业应着力修炼内功,放眼长远发展。前路,有待我们一起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