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工作室 讯:
理性的董事长 感性的王亚非
台上,王亚非的述职报告已经接近尾声:“我们处在一个难得的战略发展机遇期,我们的血总是热的,我们要用滚烫的心干滚烫的事业,创造滚烫的业绩!最后,我用我经常用来激励自己和身边人,而且感悟越来越深、越来越刻骨铭心、越来越热血沸腾的一句话和大家一起共勉,这就是大家都知道和熟悉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的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临终之际,他能够这样说:‘我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伟大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台下的员工静静听着,然后是热烈而经久的掌声。会议结束后,王亚非的手机被员工发来的热情的短信塞满了,此时的王亚非是激情与感性的。 然而,作为一名企业家,王亚非又是理性的。 四年前,王亚非从一个完全市场化的外贸部门,走进完全不熟悉甚至平时从未关注过的文化出版企业工作,但正是这样一个“外来者”,给安徽出版集团带来了新的发展思路: 上大学时考英语听力,喇叭效果不好,一些考生诉苦、抱怨,结果错失了答题的时间。这让王亚非明白:不要叫,只要干,干了就不会吃亏。等,等不来结果。 做外贸业务时没有按时给客户交货,外商不听任何解释。这让王亚非感悟:只给成功想办法,不给困难找借口。 “外贸企业”曾经垄断一时,但现在成了“企业外贸”,家家可以做外贸。这让王亚非警醒:现在出版集团是文化企业,两年以后会不会是企业文化?因为所有的企业都可以经营文化。 当然,给记者留下颇深印象的还有他在接受采访时的表现: 谈话总爱用反问句,言辞间彰显着强烈的个性。 时常不等记者的问题说完就开始了滔滔不绝的回答,深谙沟通之道,没有一般为官者接受采访时的谨慎与推托,更没有言辞闪烁或顾左右而言他。当然,涉及到上市公司的商业机密,他也决不透露半点。 至于悬挂在安徽出版集团和时代出版传媒的电梯间里,带有鲜明王亚非风格的原创“段子” 早已经是业内广为流传的话题了。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