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工作室 讯:
新京报图书排行榜•第41周(11月4日--11月10日)







请还原作为建筑学家的林徽因
五卷本自选集出版后,前辈学人资中筠先生再次明确表示:她虽然在上世纪60年代担任过毛泽东、周恩来的外文翻译,虽然参与过尼克松访华的接待工作,但那些绝非她工作经历的主要部分,她“只希望能以独立学人的身份立于世,也希望世人以此知我、罪我”。微博上,资先生还分享了她对“启蒙”的理解——不是知识分子高高在上向民众启蒙,而是大家互相启发,用自己的头脑想问题,回归常识,回归逻辑,而不是谁的官位大就认为谁有更多真理。
启蒙,何其难也!这份榜单的学术榜中,靠前的也多是史景迁、蒋勋、吴思和《太平天国》、《写给大家的中国美术史》、《我想重新解释历史》这类畅销书作者和图书。美国学者托马斯·索威尔能上榜的,也是一部“简史”。可见,雅俗共赏的传播策略对启蒙何等重要。
蒋勋在台湾乃至整个华语世界的受欢迎程度,看看“趣品人生”的于丹此前大讲“论语心得”的火爆即可想见。蒋勋上月上旬在京演讲“美,看不见的竞争力”后,他在一则专访中特别提到香港的新话剧《中国建筑100年》,该剧将演员杨永德、高若珊扮演的梁思成、林徽因夫妇与潘石屹、张欣夫妇置于同一舞台,借此评述中国建筑100年来的沧桑变迁并纪念辛亥百年。
“如果梁思成跟林徽因活在今天,会不会也变成潘石屹和张欣的样子呢?反过来,潘石屹和张欣有没有可能在今天去山西的山里过那么简单的日子,带着营造社的一班青年,耐心盘点传统?”蒋勋激赏的,是香港而非大陆与台湾提出了这样一个耐人寻味的对比。我理解胡恩威导演的“启蒙策略”,但对这种简单的文人式理解和对比还是持保留意见。
梁思成、林徽因是广为人知的建筑学伉俪,今年是梁思成先生诞辰110周年;央视新近正在重播胡劲草执导的八级纪录片《梁思成林徽因》,它受到小众群体盛赞;香港大学建筑系助理教授朱涛自本月初起,在《Domus国际中文版》上开始连载四篇共计数万字的“阅读梁思成系列”,他“原以为1949年前的梁已经被众多学者研究得透透的了,但其实还存在着很多空白领域”。
梁思成、林徽因的身后命运在这份榜单乃至整个坊间得到了一种非对称的曲折反映。略感欣慰的是,从去年底开始,三联书店陆续出版了精选而成的“梁思成作品系列”,计有《中国建筑史》、《中国雕塑史》、《图像中国建筑史》、《营造法式注释》和《中国古建筑调查报告》。其中,《中国建筑史》就登上了本周的学术榜。稍显遗憾的是,同在榜上的《你若安好便是晴天》仍摆脱不了此前数种林徽因传的叙事窠臼,我不是不承认与徐志摩、金岳霖的复杂情感之于林徽因的重要性,只是,若局限于此(这也是梁思成、林徽因之子梁从诫生前极力反对的),就无助于全面理解作为建筑学家的林徽因(当然,文学家是她的另一个面相)。
□燕舞 新京报图书排行榜数据由北京图书大厦、王府井书店、中关村图书大厦、涵芬楼书店、三联韬奋图书中心、万圣书园、卓越亚马逊网上书店、当当网上书店、北发图书网等提供。
[1]
|